[发明专利]一种柔性智能化汽车线束在审
申请号: | 202310214020.8 | 申请日: | 2023-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163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刘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聪 |
主分类号: | H02G3/04 | 分类号: | H02G3/04;H02G11/00;B60R16/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14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性 智能化 汽车 | ||
本发明涉及汽车线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柔性智能化汽车线束,包括监测机构和调节机构,所述监测机构包括线束本体,所述线束本体的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线、第二连接线和第三连接线,所述线束本体的前后两端中部可拆卸连接有加速度传感器所述线束本体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检查组件,所述线束本体采用镍钛合金的形状记忆合金。本发明通过采用了形状记忆合金的线束本体组合第一连接线、第二连接线和第三连接线,控制模块可以发出指令调整线束的形状和位置,以保证线束不会受到拉伸或压缩,从而保证线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线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柔性智能化汽车线束。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电气线束主要采用刚性金属支架和电气线束组成,无法自适应地适应汽车行驶时不断变化的形状,从而可能会导致线束的断裂或磨损,进而影响汽车性能和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智能化汽车线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汽车电气线束,无法自适应地适应汽车行驶时不断变化的形状,从而可能会导致线束的断裂或磨损,进而影响汽车性能和安全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柔性智能化汽车线束,包括监测机构和调节机构,所述监测机构包括线束本体,所述线束本体的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线、第二连接线和第三连接线,所述线束本体的前后两端中部可拆卸连接有加速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连接线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车辆控制系统,所述第二连接线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控制模块,所述第三连接线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线束本体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检查组件,所述线束本体采用镍钛合金的形状记忆合金。
优选的,所述监测机构的底侧中部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三项电机,所述三项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顶部活动连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柔性连接杆,所述柔性连接杆远离螺纹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圆形橡胶垫,所述圆形橡胶垫的内部开设有槽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线位于第二连接线和第三连接线的中部,所述控制模块设置有两组,两组控制模块呈左右对称分布在第二连接线的中部。
优选的,所述三项电机设置有四组,四组所述三项电机分别位于线束本体的底部中心,所述螺纹套和柔性连接杆也设置有四组,四组螺纹套和柔性连接杆分别朝向线束本体底部内侧的四角,所述圆形橡胶垫设置有四组,四组所述圆形橡胶垫分别活动连接在线束本体底部的四角处。
优选的,所述槽孔与线束本体的外部形状和大小相适配,且线束本体穿过槽孔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检查组件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检查组件分别固定连接在线束本体的左右两侧,所述检查组件包括组件本体,所述组件本体的中部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形状和大小与线束本体外表面相适配,检查组件通过线束本体穿过连接孔活动连接在线束本体的外表面。
优选的,所述组件本体上开设有多组通风孔,所述组件本体的前后两端皆可拆卸连接有微型摄像头,所述组件本体靠近压力传感器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有微型距离监测器,所述微型摄像头与微型距离监测器成垂直分布。
优选的,两组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四组三项电机之间电性连接,且两组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加速度传感器、车辆控制系统、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检查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该一种柔性智能化汽车线束通过采用了形状记忆合金的线束本体组合第一连接线、第二连接线和第三连接线,以及分别在线束本体上安装的多组监视控制组件和调节机构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在需要时自动调整线束的形状和位置,从而使线束可以更好地适应车身的变化,方便在车辆加速或刹车时,控制模块可以发出指令调整线束的形状和位置,以保证线束不会受到拉伸或压缩,从而保证线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聪,未经刘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140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