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紫外光固化3D打印的聚酰亚胺光敏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214490.4 | 申请日: | 2023-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439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徐峰;付蕾;白海清;袁佳乐;肖沁遥;杨月月;张琦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F283/04 | 分类号: | C08F283/04;C08F220/14;C08F226/10;C08F2/48;C08G73/10;B33Y70/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韦恩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5 | 代理人: | 杨明超 |
地址: | 723001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紫外 光固化 打印 聚酰亚胺 光敏 树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紫外光固化3D打印的聚酰亚胺光敏树脂及其制备方法,以重量份数计,聚酰亚胺光敏树脂的制备原料包括:带有活性基团的聚酰亚胺树脂40‑60份;有机活性剂20‑50份;以及光引发剂2‑5份;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制备过程中产生的废液较少;制得的聚酰亚胺光敏树脂可以用于常规的商业级SLA或DLP打印机,打印后的产品的后处理简单,无需高温亚胺化,尺寸稳定、强度高、耐热性好,制备过程具有环境友好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应用于紫外光固化3D打印的聚酰亚胺光敏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3D打印(3DP)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又称增材制造,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光固化成型(SLA或DLP),是3D打印技术的一种成型方式,主要材料为光敏树脂,其原理是基于液态光敏树脂的光聚合原理工作的,这种液态光敏树脂在一定波长(x=325nm)和强度(w=30mw)的紫外光照射下能迅速发生光聚合反应,分子量急剧增大,材料也就从液态转变成固态。
目前,用于商业化的SLA或DLP打印的光敏树脂主要有丙烯酸酯、环氧树脂和聚氨酯基树脂。丙烯酸酯和环氧树脂紫外光固化速度快、精度高,但机械性能差、脆性大;聚氨酯丙烯酸酯韧性好、收缩率小,但价格较贵,耐热性也不好。
聚酰亚胺(Polyimide,简写PI)指主链上含有酰亚胺环(-CO-NR-CO-)的一类聚合物,是综合性能最佳的有机高分子材料之一。其耐高温达400℃以上,长期使用温度范围-200~300℃,部分无明显熔点,高绝缘性能,103赫兹下介电常数4.0,介电损耗仅0.004~0.007,属F至H级绝缘。PI作为一种特种工程材料,已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微电子、纳米、液晶、分离膜、激光等领域,因其在性能和合成方面的突出特点,不论是作为结构材料或是作为功能性材料,其巨大的应用前景已经得到充分的认识。然而,刚性分子链在赋予优异的综合性能的同时也带来了难溶、难熔的问题,因此。很难有复杂结构的三维PI制件。
近年来,将聚酰亚胺用于3D打印研究方向日渐兴起,现有技术(CN105837760A、CN108748976A)公开了光固化聚酰亚胺墨水及其直写式成型方法的专利,专利中是利用直写式的方式打印,自制设备类似于FDM的打印;还有报道(J.Mater.Chem,2017,5,16307-16314)介绍了光固化聚酰亚胺树脂的制备及其DLP打印,打印出的样品需要高温后处理,制备工艺比较复杂。因此,提供一种性能较高、制备工艺简单、对打印设备要求不高的聚酰亚胺光敏树脂以成为研究焦点。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应用于紫外光固化3D打印聚酰亚胺光敏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于紫外光固化3D打印聚酰亚胺光敏树脂,以重量份数计,所述聚酰亚胺光敏树脂的制备原料包括:
带有活性基团的聚酰亚胺树脂 40-60份;
有机活性剂 20-50份;以及
光引发剂 2-5份;
所述有机活性剂包括甲基丙烯酸甲酯和1-乙烯基-2-吡咯烷酮。
优选地,以重量份数计,所述带有活性基团的聚酰亚胺树脂的制备原料包括:
优选地,所述阻聚剂包括对苯二酚、2-叔丁基对苯二酚和5-二叔丁基对苯二酚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溶剂包括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酰胺和N,N-二甲基乙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如上任意一项所述应用于紫外光固化3D打印的聚酰亚胺光敏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理工大学,未经陕西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144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