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涡轮叶片气膜孔的孔边应力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310218523.2 | 申请日: | 2023-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526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发明(设计)人: | 程荣辉;李昆;吴坚;张少平;贺进;庞燕龙;田洪宇;杨远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30/17 | 分类号: | G06F30/17;G06F30/23;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大紫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18 | 代理人: | 秦亚群 |
地址: | 6105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涡轮 叶片 气膜孔 应力 计算方法 | ||
1.一种涡轮叶片气膜孔的孔边应力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以气膜孔的长轴为X坐标,短轴为Y坐标建立气膜孔局部标准坐标系;
S2、获取叶片整体坐标系下气膜孔位置的名义应力分量;
S3、将名义应力分量转换到气膜孔局部标准坐标系下,获取转换后的名义应力分量;
S4、计算在转换后的名义应力分量单位载荷下的二维椭圆孔理论解和三维椭圆直孔有限元仿真解;
S5、定义三维椭圆直孔有限元仿真解与二维椭圆孔理论解的比值为计算气膜孔应力的三维应力影响系数;
S6、获取三维应力影响系数随材料泊松比、气膜孔壁厚、气膜孔长轴与短轴比例和气膜孔边对应位置相位角的变化规律,构建三维应力影响系数数学模型;
S7、采用转换后获得的名义应力分量和三维应力影响系数,对单位载荷下的二维椭圆孔理论解修正,计算任意材料泊松比、任意壁厚、任意椭圆长轴与短轴比例下涡轮叶片气膜孔的不同孔边位置的应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叶片气膜孔的孔边应力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叶片整体坐标系下气膜孔位置的名义应力分量的获取方法,包括:
基于仿真方法,在叶片整体坐标系下获取不考虑气膜孔影响时叶片气膜孔开孔位置的6个名义应力分量,包括在沿x方向的名义正应力分量、沿y方向的名义正应力分量、沿z方向的名义正应力分量、xy平面的名义剪应力分量、yz平面的名义剪应力分量、xz平面的名义剪应力分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轮叶片气膜孔的孔边应力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将名义应力分量转换到气膜孔局部标准坐标系下,获取转换后的名义应力分量,包括:
S31、选取叶片内壁面或叶片外壁面为关注平面,在叶片整体坐标系下提取该关注平面内气膜孔开孔位置的名义应力分量,所述名义应力分量包括沿x方向的名义正应力分量、沿y方向的名义正应力分量、沿z方向的名义正应力分量、xy平面的名义剪应力分量、yz平面的名义剪应力分量、xz平面的名义剪应力分量;
S32、将步骤S31中所述名义应力分量转换到气膜孔局部标准坐标系下,获取该关注平面内的名义正应力分量Sx、名义正应力分量Sy、名义剪应力分量Sxy。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轮叶片气膜孔的孔边应力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中,三维应力影响系数数学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
S61、依据步骤S4,分别计算单位载荷下多组特定长轴与短轴比例气膜孔的二维椭圆孔理论解;
S62、依据步骤S4,分别计算单位载荷下多组特定材料泊松比及壁厚条件下多组特定长轴与短轴比例气膜孔孔边不同相位角位置的三维椭圆直孔有限元仿真解;
S63、依据步骤S61的二维椭圆孔理论解和步骤S62的三维椭圆直孔有限元仿真解计算三维应力影响系数,结合三维应力影响系数数学模型公式进行线性回归,获取计算单位载荷下多组特定材料泊松比及壁厚下三维应力影响系数随长轴与短轴比例、气膜孔相对位置相位角变化的三维应力影响系数数学模型的参数值;
S64、采用线性插值法,获取单位载荷下任意材料泊松比、任意壁厚、任意长轴与短轴比例、任意相位角下的三维应力影响系数,完成三维应力影响系数数学模型的构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涡轮叶片气膜孔的孔边应力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应力影响系数数学模型包括正应力载荷下受拉位置三维应力影响系数数学模型、正应力载荷下受压位置三维应力影响系数数学模型、剪应力载荷下三维应力影响系数数学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未经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1852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转子轴鼠笼测力结构标定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电机的绝缘纸端部翻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