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电潜泵双管排水采气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310228244.4 | 申请日: | 2023-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981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发明(设计)人: | 伍玉建;伍玉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聊城市宏昌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34 | 分类号: | E21B43/34;F04C2/16 |
代理公司: | 青岛润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27 | 代理人: | 赵以芳 |
地址: | 252024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电潜泵 双管 排水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电潜泵双管排水采气系统,属于油气生产开发领域。系统主要包括修井和排水采气两大步骤。修井作业包括:依据选井原则和单井开发效果选择适用该技术的生产井;近平衡压井,拆除原井采气树,安装新配套采气树四通,安装修井防喷器;起出井内油管,下入井下工具串、Φ73mm油管、电缆和毛管,坐挂Φ73mm悬挂器;下入短节插管和Φ48.3mm平式油管,坐挂Φ48.3mm悬挂器,安装采气树四通并连接双通道地面流程;排水采气包括:关闭采气通道,打开排水通道,启动燃气发动机,并接通电潜泵电源;电源供电使井筒积液经过Φ73mm‑Φ48.3mm环空通道缓慢上升到采水四通;通过地面管线观察井筒积液情况,关闭电潜泵电源,关闭排水通道并重新打开采气通道恢复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气生产开发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新型电潜泵双管排水采气系统。
背景技术
气田开发后期,地层压降低,束缚水转换为自由水导致气井产量下降产水增加,泡排、柱塞、气举、强排等措施效果变差,积液逐步增加,单井效益逐渐降低,甚至长期关井停止生产。
常用的排水采气工艺,包括速度管柱、射流泵工艺、螺杆泵工艺、电潜泵工艺、地面增压气举工艺、同步回转工艺、负压采气工艺等等。对于早期压裂采用的不动管柱分层压裂工具,压裂采用的管柱下入后仍然作为生产管柱,当产量低于7000m3/d时将无法正常携液生产。若在气井开发后期更换生产动管柱将产生修井液漏失量大无法排出、修井液形成水锁或贾敏、修井周期长或封隔器未解封甚至砂埋等问题,严重影响生产效益。
电潜泵是一种将电动机和多级离心泵一同下入油井液面以下进行抽油的举升设备。工作原理为:地面电源发出的电能通过变压器、控制屏沿着井下电缆输送给电机,多级离心泵的叶轮在电机的带动下快速旋转,将电能转换为叶轮的机械能并把井液举升到地面。电潜泵排水采气工艺能够将水淹气井中的积液从油管中快速举升至地面,通过降低对井底的回压,形成一定的复产压差,使水淹气井复产。然而常规电潜泵采用Φ73mm的单层生产管柱,一旦井筒内出现水淹将只能采用环空采气,不具备携液生产能力,生产效率快速降低,同时在产层出水后,易产生电机和泵的结垢和砂埋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型电潜泵双管排水采气技术,本项发明结合了外动力和速度管柱技术的优点,既可以强排生产使长期关停井恢复生产,又可以利用地层能量长期携液生产,从而实现低压含水气井的长期稳定开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提出了通过结合外动力和速度管,既可以强排生产使长期关停井恢复生产,又可以利用地层能量长期携液生产的新型电潜泵双管排水采气系统。
本发明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电潜泵双管排水采气系统,采用安装有导装置的倒置式电潜螺杆泵采油装置和循环回注洗井装置,包括修井和排水采气两个过程;
修井过程具体包括:
步骤1:针对气田开发区块长关井开发效果并依据选井原则选择适用该技术的生产井;
步骤2:近平衡压井,拆除原井采气树,安装新配套采气树四通,安装修井防喷器;
步骤3:起出井内油管,下入井下工具串、Φ73mm油管、电缆和毛管,坐挂Φ73mm悬挂器;
步骤4:下入短节插管和Φ48.3mm平式油管,坐挂Φ48.3mm悬挂器,安装采气树四通并连接双通道地面流程;
排水采气过程具体包括:
步骤5:首先关闭采气通道,打开排水通道,启动燃气发动机,并接通电潜泵电源;
步骤6:电源供电使井筒积液经过Φ73mm-Φ48.3mm环空通道缓慢上升到采水四通;
步骤7:通过地面管线观察井筒积液情况,关闭电潜泵电源,关闭排水通道并重新打开采气通道恢复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聊城市宏昌机械有限公司,未经聊城市宏昌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282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