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篆刻印章的刀路生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228365.9 | 申请日: | 2023-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885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沈吕可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智琮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7/181 | 分类号: | G06T7/181;G06T7/13;G06V30/22;G06V30/19 |
代理公司: | 杭州伍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09 | 代理人: | 熊小芬 |
地址: | 310063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天目***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篆刻 印章 生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篆刻印章的刀路生成方法。它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加载硬件类型、硬件提供的印章顶点相对于篆刻机原点三轴偏移量、印章实际尺寸、刀头刻制深度信息;将即将雕刻的印面加载至矩阵中,得到图像矩阵;对图像矩阵进行预处理算法;利用基于轮廓腐蚀的刻制区域提取以及基于深度优先遍历的图像缺口补充来处理图像矩阵中的待刻制部分像素坐标,并根据像素坐标形成与硬件无关的雕刻操作序列;根据硬件类型及参数,将雕刻指令序列进行后处理转换为与硬件机器相关的机器指令序列,最终形成雕刻路径与指令序列。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实现了图像画面的缺口补充,使得整个印面的完整性大大提高了,同时提高了整个印章的成品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篆刻印章的刀路生成方法。
背景技术
篆刻艺术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下的篆刻艺术创作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优化的问题。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已经有学者尝试利用数字化手段去赋能篆刻艺术创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用户进行信息检索的效率,但是未见对篆刻创作素材进行深度挖掘与利用,知识展示形式单一,缺乏有效的知识交互方法和创作辅助工具,还不能够满足篆刻创作者现阶段的知识需求。
文字学知识和篆刻美学知识对于丰富篆刻艺术创作,推动篆刻艺术创新有着重要意义,数字化技术作为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手段已经被证实能够对篆刻作品进行有效的数据整合,提升创作者们获取篆刻创作素材的效率,并且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在文化遗产数字化领域,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并重构成知识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研究方向。
智能篆刻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结合参数化字体设计方法,为用户提供全面的篆字检索。同时,通过实时、交互式的篆刻作品,为用户生成个性化的定制服务。现有的用户个性化篆刻定制服务过程中,针对用户个人生成的篆刻图像最终落实到印章上时往往存在印面有缺失或者缺口等情况的存在,而这样子的存在往往会导致整个印面的质量下降,同时也影响整个印面使用的美感,这就需要我们在篆刻过程中对刀路作出更为精细化的处理以满足整个印面的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上述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自动补充图像缺口的篆刻印章的刀路生成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篆刻印章的刀路生成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加载硬件类型、硬件提供的印章顶点相对于篆刻机原点三轴偏移量、印章实际尺寸、刀头刻制深度信息;
(2)将即将雕刻的印面加载至矩阵中,得到图像矩阵;
(3)对图像矩阵进行预处理算法,以提升后续的坐标映射转换效果;
(4)利用基于轮廓腐蚀的刻制区域提取以及基于深度优先遍历的图像缺口补充来处理步骤(3)中得到的图像矩阵中的待刻制部分像素坐标,并根据像素坐标形成与硬件无关的雕刻指令序列;
(5)接收步骤(4)得到的与硬件无关的雕刻指令序列,根据步骤(1)中载入的硬件类型及参数,将雕刻指令序列进行后处理转换为与硬件机器相关的机器指令序列,即转换其为实际雕刻区域的坐标,最终形成雕刻路径与指令序列。
本刀路生成方法属于一个自动化生成系统,旨在将印面图像转换为可适配不同型号硬件篆刻机的刀路指令,整个转换过程分为三大模块,三大模块分别为:预处理模块、核心算法转换模块(基于轮廓腐蚀的刻制区域提取以及基于深度优先遍历的图像缺口补充)、刀路序列后处理模块,预处理模块输入输出均为图像,旨在在二维平面对图像信息进行优化,模块与模块之间紧密相连的同时,各模块内部算法又是可插拔可优化可扩展的,各模块之间预先定义好数据交换的协议格式,模块内部算法相对独立,各模块串联以实现最终的刀路转换目的。通过本发明的设计实现了图像画面的缺口补充,使得整个印面的完整性大大提高了,同时提高了整个印章的成品率。
作为优选,在步骤(2)中,在加载得到图像矩阵后,需要判断图像是否合法,如合法则转至步骤(3),如不合法则直接返回异常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智琮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智琮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2836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