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气体绝缘金属封闭线路(GIL)的管廊充放气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310237989.7 | 申请日: | 2023-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988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先锋;叶骏;张晓炎;高振宇;何一冰;马炯;许又元;盛文洋;王铮;朱小燕;刘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C5/06 | 分类号: | F17C5/06;H02G9/08;H02G9/06;H02G15/26;H02G15/20;H02G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高凌 |
地址: | 31000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气体 绝缘 金属 封闭 线路 gil 管廊充 放气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气体绝缘金属封闭线路(GIL)的管廊充放气装置,一种用于气体绝缘金属封闭线路(GIL)的管廊充放气装置,包括GIL管廊,设置于GIL管廊内的GIL管道,与GIL管道平行设置的充放气管路,与充放气管路连接的地面工作站,所述GIL管道包括多个GIL单元连接设置,每个所述GIL单元的两端分别设有带逆止阀的充放气口,所述充放气管路与充放气口通过充放气装置连接和控制充放气。当GIL管廊内任一个GIL单元需要充放气时,可以灵活的将充放气装置一端连接对应GIL单元的充放气口,将充放气装置另一端与就近的充放气管路连接,充放气管路连通至地面工作站,充放气方便且灵活,减少气体回收工作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输电线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气体绝缘金属封闭线路(GIL)的管廊充放气装置。
背景技术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IL)由于其传输容量大、损耗小、安全性高以及环境友好等特点能够代替传统的架空线路或者电力电缆,可以用于大容量、长距离的电能传输。
GIL管道通常采用多个GIL单元连接设置,GIL线路长度大都超过了1kM,有的GIL线路内工作井之间相隔的距离很长。现有技术中气体回收方式一般采用气体回收装置在隧道内进行抽气至气瓶后,将气瓶搬运到地面后集中处理,由于隧道内工作空间一般都比较狭小,导致气瓶容积也很小,气瓶数量很多,需多次从隧道中搬运至地面,气体回收工作量极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用于气体绝缘金属封闭线路(GIL)的管廊充放气装置,充放气方便且灵活,大大减少气体回收工作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气体绝缘金属封闭线路(GIL)的管廊充放气装置,包括GIL管廊,设置于GIL管廊内的GIL管道,与GIL管道平行设置的充放气管路,与充放气管路连接的地面工作站,所述GIL管道包括多个GIL单元连接设置,每个所述GIL单元的两端分别设有带逆止阀的充放气口,所述充放气管路与充放气口通过充放气装置连接和控制充放气。
作为优选,所述充放气管路包括与GIL单元对应的多个水平充放气管,以及与地面工作站连接的至少一个竖直充放气管。
作为优选,所述水平充放气管与竖直充放气管通过软管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水平充放气管通过软管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GIL单元包括GIL气室,所述GIL气室包括依次连接的小气室、中气室和小气室,所述中气室与两个小气室之间分别通过盆式绝缘子密封隔开,并通过带双头逆止阀的不锈钢管跨接。
作为优选,所述GIL单元包括多个标准管段贯通连接设置,相邻两个标准管段之间通过对接法兰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小气室包括半个标准管段,所述中气室包括N个标准管段连接设置,所述GIL单元包括N+1个标准管段连接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标准管段的长度为L1,所述小气室的长度为L2=L1/2,所述中气室的长度为L3=N*L1,所述GIL单元的长度为L4=(N+1)*L1。
作为优选,相邻两个所述GIL单元的GIL气室通过盆式绝缘子密封隔开,并通过带双头逆止阀的不锈钢管跨接。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
当GIL管廊内任一个GIL单元需要充放气时,可以灵活选取就近的充放气管路,将充放气装置一端连接对应GIL单元上的充放气口,将充放气装置另一端与就近的充放气管路连接,再将充放气管路连通至地面工作站直接进行气体回收,与现有技术中气体回收方式采用气体回收装置在隧道内进行抽气至气瓶后,将气瓶搬运到地面后集中处理相比,无需人工搬运,节约人工劳动力,操作更灵活,气体回收更便捷;每个GIL单元的两端分别设有充放气口,充放气口上均设有逆止阀,逆止阀只能单向排气,避免在抽气的过程中出现倒灌,避免外部杂质流入GIL单元,使用更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379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目标识别方法、装置、机器人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玻璃辅助装箱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