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饥饿微生物菌剂及其在烟叶发酵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238691.8 | 申请日: | 2023-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156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发明(设计)人: | 王秋领;冯颖杰;杨金初;杨宗灿;张婷婷;魏明杰;刘文召;刘强;王二彬;赵声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24B15/20;C12R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隋勤 |
地址: | 450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饥饿 微生物 及其 烟叶 发酵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饥饿微生物菌剂及其在烟叶发酵中的应用,该饥饿微生物菌剂制备方法为:将克雷伯氏菌接种到LB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得一级种子液;一级种子液与LB液体培养基混合,培养得二级种子液;二级种子液与三级种子培养基混合,培养得三级种子液;三级种子液离心去上清,沉淀加去离子水得一级饥饿种子;一级饥饿种子与烟草水提液混合得二级饥饿种子;二级饥饿种子离心,沉淀复溶,得到饥饿微生物菌剂。经过该饥饿微生物菌剂处理后,烟叶的还原糖、总糖和糖碱比明显增加,表明烟叶内在化学品质有所提升;经过饥饿微生物菌剂处理后,烟叶的香气质、香气量明显提升,杂气降低,烟气更为细腻,刺激下降,余味改善,烟叶品质改善明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饥饿微生物菌剂及其在烟叶发酵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国内烟叶普遍存在大分子含量高、香味物质含量低的问题,导致吸食杂气重、刺激性大、香气不足。目前通过加工工艺优化和加香加料的方式进行改善,但效果均不是特别理想。通过加工工艺的优化,主要是对烟叶烘烤工艺进行优化,很难高效率降低大分子物质,更难以增加香味成分;而加香加料主要是对杂气进行掩盖,同时增加香气物质含量,但通常不够协调,且成本较高。通过微生物发酵处理烟叶,可以有效改善烟叶内在化学品质,提高香气物质含量,且成本较低,工艺简单。
然而,由于烟叶含水量较低,远无法达到微生物发酵所需的最佳水分要求,同时烟叶含有烟碱,一些微生物很难在烟叶表面稳定的定植、发酵,通常采用加大接种量、延长发酵时间来保证发酵效果。饥饿微生物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选择合适的饥饿方式,能够使其在烟叶表面更好的发挥作用,提高发酵效率。饥饿微生物菌剂的制备要根据微生物本身的特性制定工艺参数,在烟叶中处理的饥饿微生物菌剂还要兼顾烟叶表面环境的耐受性,需要建立在大量的试验基础上,不能简单套用,采用不恰当的制备工艺会导致微生物活性较低,处理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饥饿微生物菌剂及其在烟叶发酵中的应用,其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饥饿微生物菌剂,所述饥饿微生物菌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1)种子液制备:
将保藏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24327的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sp.)HNYJ-1单菌落用接种环接种到LB液体培养基中,温度25-40℃,100-200r/min的摇床中培养6-36h,即得到一级种子液;
将一级种子液与LB液体培养基按照1:100~1:5的体积比混合,于25-40℃,100-200r/min的摇床中培养6-36h,即得到二级种子液;
将二级种子液与三级种子培养基按照体积比为1:100~1:5的比例混合,于25-40℃,100-200r/min的摇床中培养6-36h,即得到三级种子液;
(2)饥饿微生物菌剂的制备:
量取体积为V1的三级种子离心去上清,沉淀加入80%V1体积的去离子水,放置于25-40℃温度下,10-100r/min的摇床中震荡培养1-10h,得到一级饥饿种子;
一级饥饿种子与烟草水提液按照体积比为10:1~100:1的比例混合,放置于4-30℃温度下静置6-36h,得到二级饥饿种子;
(3)饥饿微生物菌剂:
将体积为V2的二级饥饿种子离心,去除上清,沉淀用80%V2体积的去离子水复溶,放置于4℃环境中静置6-36h,得到饥饿微生物菌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3869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