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结构冷库闷顶自动控温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240870.5 | 申请日: | 2023-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022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2 |
发明(设计)人: | 李龙雨;魏丽;吴沛然;李海波;秦嵩;魏新生;刘勇;王文;郭变茹 | 申请(专利权)人: | 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13/00 | 分类号: | F25D13/00;F25D17/06;F25D29/00 |
代理公司: | 郑州异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4 | 代理人: | 刘一晓 |
地址: | 450007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结构 冷库 自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结构冷库闷顶自动控温方法,1.1在冷库钢结构屋顶中部布置抽风机;1.2,在顶部闷顶内布置顶部空气温度传感器,在侧面闷顶内布置底部空气温度传感器;1.3,在冷库建筑保温墙的顶部、底部分别布置与侧面闷顶相通的电动百叶窗;2.1,单片机控制器实时采集空气温度传感器温度值;2.2,当空气温度传感器发送的温度值超过设定温度值时,单片机控制器发出开启电动百叶窗、抽风机控制指令。本发明根据冷库顶部闷顶和侧面闷顶的不同温度,开启相应的电动百叶窗和抽风机,对冷库闷顶进行降温处理,很好地提高了冷库闷顶通风效果,减小了冷藏间与闷顶之间的温差,降低了冷库运行能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链物流中的冷库闷顶温度控制,尤其是涉及钢结构冷库闷顶自动控温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防止冷库的热量外泄,钢结构冷库大多采用在钢柱内侧和冷库顶部设置聚氨酯复合板作为内保温层,同时考虑满足建筑防火规范的相关规定,钢结构冷库在钢柱外部需设置建筑保温层,冷库顶部设置钢结构屋顶;因此,在顶部聚氨酯复合板与钢结构屋顶之间、钢柱内侧聚氨酯复合板与钢柱外侧建筑保温墙之间就形成了封闭空间,即闷顶(相互连通的顶部闷顶和侧面闷顶)。在夏季受日光照射等因素影响,会造成闷顶内温度过高,使得冷库内(冷藏间)与外侧(闷顶)温差过大,这就加快了冷库跑冷,降低了冷库保温效果。为降低闷顶温度,一般在闷顶上、下设置通风窗,通过气压差加快空气流通,但通风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结构冷库闷顶自动控温方法,实现提高冷库闷顶通风效果,减小冷藏间与闷顶之间的温差,降低冷库能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钢结构冷库闷顶自动控温方法,包括温度控制系统建立和温度控制执行;
所述温度控制系统建立,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1.1,在冷库钢结构屋顶中部沿长度方向间隔布置若干个抽风机,若干个所述抽风机的进风口与冷库闷顶内腔相通,抽风机的出风口与大气相通;
步骤1.2,在顶部闷顶内沿长度方向间隔布置若干个顶部空气温度传感器,在侧面闷顶内沿长度方向布置若干个底部空气温度传感器,若干个所述低部空气温度传感器距离地面高度≥2米;
步骤1.3,在冷库建筑保温墙的顶部、底部分别沿长度方向间隔布置若干个与所述侧面闷顶相通的顶部电动百叶窗、底部电动百叶窗;所述顶部电动百叶窗高度与所述顶部闷顶高度相等;
步骤1.4,将所述抽风机、顶部电动百叶窗、底部电动百叶窗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单片机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将所述顶部空气温度传感器、底部空气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单片机控制器的温度信号输入端连接;
所述温度控制执行,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2.1,单片机控制器实时采集顶部空气温度传感器、底部空气温度传感器发送的顶部闷顶和侧面闷顶内的温度值;
步骤2.2,当顶部空气温度传感器发送的温度值超过设定的顶部温度值而底部空气温度传感器发送的温度值未超过设定的底部温度值时,单片机控制器发出开启顶部电动百叶窗、关闭底部电动百叶窗控制指令,同时发出开启抽风机控制指令;
步骤2.3,当顶部空气温度传感器发送的温度值未超过设定的顶部温度值而底部空气温度传感器发送的温度值超过设定的底部温度值时,单片机控制器发出开启底部电动百叶窗、关闭顶部电动百叶窗控制指令,同时发出开启抽风机控制指令;
步骤2.3,当顶部空气温度传感器和底部空气温度传感器发送的温度值分别超过设定的顶部温度值和底部温度值时,单片机控制器发出开启底部电动百叶窗、关闭顶部电动百叶窗控制指令,同时发出开启抽风机控制指令;
步骤2.4,当顶部空气温度传感器和底部空气温度传感器发送的温度值均未超过设定的顶部温度值和底部温度值时,单片机控制器发出关闭顶部电动百叶窗、底部电动百叶窗和抽风机控制指令。
可选择地,步骤1.1中,当冷库横跨度较大时,将若干个所述抽风机分为两排,分别沿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在冷库钢结构屋顶中线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408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气净化器
- 下一篇:一种数控机床夹具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