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底盘悬架测试的夹持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310242045.9 | 申请日: | 2023-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294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发明(设计)人: | 李鑫波;段龙杨;黄炯;刘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4 | 分类号: | G01M17/04;G01M13/00;B25B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何世磊 |
地址: | 3302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底盘 悬架 测试 夹持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底盘悬架测试的夹持装置,包括固定机构、夹持机构及支撑机构,固定机构可拆卸的连接于工作台上,固定机构背向工作台的一面连接夹持机构,支撑机构包括夹持板及支撑板,夹持板的一面连接支撑板,支撑板将夹持板自上而下分隔为限位部及夹持部,支撑板与限位部之间形成锐角,夹持机构用于夹持夹持部,支撑板远离夹持板的一端抵接底盘悬架的底部,限位部抵接底盘悬架的外侧壁。于底盘悬架相对的两侧设置用于底盘悬架测试的夹持装置,通过相对的夹持板实现对底盘悬架的压紧固定,通过支撑板支撑底盘悬架悬空,通过夹持机构夹持夹持板,可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避免因夹持裙边导致夹持不稳、裙边受力变形、开裂等情况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整车性能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底盘悬架测试的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整车性能测试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满足客户使用需求为目的测试,对于整车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而分属于整车性能测试中的KC测试,是汽车底盘悬架开发的重要测试手段,K(Kinematic)特性是指车轮在垂直方向上往复运动的过程中由于悬架导向机构的作用而导致车轮平面和轮心点产生角位移和线位移变化的特性,C(Compliance)特性是指地面作用于轮胎上的力和力矩所导致的车轮平面和轮心产生角位移和线位移变化的特性,KC测试是保证车辆具有良好平顺性、操纵稳定性的基础性测试。
皮卡车是汽车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皮卡(pick-up)是一种采用轿车车头和驾驶室,同时带有敞开式货车车厢的车型。其特点是既有轿车般的舒适性,又不失动力强劲,而且比轿车的载货和适应不良路面的能力还强。皮卡既可作为专用车、多用车、公务车、商务车,也可作为家用车,用于载货、旅游、出租等使用。
现对轿车进行KC测试时,一般通过夹持装置夹持底盘悬架的裙边,进而完成相应的测试工作,但皮卡车型相比于轿车,其体型更大,重量更重,在KC测试中以轿车的夹持装置对皮卡的底盘悬架的裙边进行夹持时,容易产生夹持不稳、裙边变形、裙边开裂等情况,即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及损坏皮卡底盘悬架等情况。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底盘悬架测试的夹持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以轿车的夹持装置对皮卡的底盘悬架的裙边进行夹持时,容易产生夹持不稳、裙边变形、裙边开裂等情况,进而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及损坏皮卡的底盘悬架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用于底盘悬架测试的夹持装置,用于夹持固定底盘悬架,所述用于底盘悬架测试的夹持装置包括固定机构、夹持机构及支撑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可拆卸的连接于工作台上,所述固定机构背向所述工作台的一面连接所述夹持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夹持板及支撑板,所述夹持板的一面连接所述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将所述夹持板自上而下分隔为限位部及夹持部,所述支撑板与所述限位部之间形成锐角,所述夹持机构用于夹持所述夹持部,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夹持板的一端抵接所述底盘悬架的底部,所述限位部朝向所述夹持板的一面抵接所述底盘悬架的外侧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在需要对皮卡车的所述底盘悬架进行KC测试时,于所述底盘悬架相对的两侧设置所述用于底盘悬架测试的夹持装置,通过相对设置的所述夹持板分别抵接所述底盘悬架相对的外侧壁,可实现对所述底盘悬架的压紧固定工作,通过所述支撑板抵接所述底盘悬架的底部,以支撑所述底盘悬架悬空,进一步通过所述夹持机构夹持所述夹持板,可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避免因夹持裙边导致夹持不稳的情况发生,且以夹持所述夹持板的方式替代裙边夹持,无需对裙边施力,避免了裙边受力变形、开裂等情况发生。
进一步,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延展板,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夹持板的一端连接所述延展板,所述延展板垂直于所述夹持板。
更进一步,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板及固定孔,所述固定板上开设若干个间隔均匀分布的所述固定孔,所述工作台上开设若干个间隔均匀分布的固定槽,所述固定孔与所述固定槽的位置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420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