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蓝膜的修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247472.6 | 申请日: | 2023-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737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吴玉选;王刚庆;王兴东;余招宇;曹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D1/26 | 分类号: | B05D1/26;B05D3/06;B05D3/12;B05D7/24;B05D5/12;B05D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许东辉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修复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蓝膜的修复方法,属于包装修补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蓝膜的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蓝膜破损处打磨平整;(2)对打磨平整后的蓝膜破损处进行官能团改性,使其表面具有可以与UV胶反应的官能团;(3)采用喷雾点胶方法将UV胶喷涂在蓝膜破损处,之后进行UV固化。本发明蓝膜修复方法通过对破损处进行官能团改性,使胶水与改性后的蓝膜表面发生反应,增加胶水与蓝膜破损处的剥离强度,并且通过点胶的方式代替现有的打补丁的方式,得到的电池绝缘性能良好,外观良好,不影响使用体验,降低了返工率,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包装修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蓝膜的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制备的最后一道工序为将电池包裹一层蓝色保护膜(简称“蓝膜”),而在包膜过程中容易产生气泡、褶皱等状况,并且在电池转运过程中,容易对蓝膜造成伤害,导致蓝膜出现破损等问题,现有的处理方案为将产生气泡或者褶皱的蓝膜撕去,重新包膜,但是该方法存在原材料成本高、工时浪费及人力浪费等缺陷。虽然通过对破损位置进行喷胶修复处理,能够达到绝缘的效果,并且减少了不必要的返工,降低了电池的成本,但是现有胶水通过喷涂后很难直接使用,存在剥离力低,喷涂后颜色不匹配、喷涂厚度无法很好控制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通过点胶的方式代替现有的打补丁喷胶的方式,使得修复后蓝膜剥离强度高、电池绝缘性好的电池蓝膜的修复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进行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蓝膜的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蓝膜破损处打磨平整;
(2)对打磨平整后的蓝膜破损处进行官能团改性,使其表面具有可以与UV胶反应的官能团;
(3)采用喷雾点胶方法将UV胶喷涂在蓝膜破损处,之后进行UV固化。
本发明将蓝膜破损处的多余蓝膜或残胶打磨平整至与未破损处水平,便于后续喷涂胶层的平整度,通过对蓝膜破损处进行官能团改性,使其表面具有可以与UV胶反应的官能团,从而增强了胶粘剂与蓝膜表面基材的粘附力,增加了胶粘剂与破损处的剥离强度。进一步通过点胶的方式代替现有的打补丁喷胶的方式,使得修复后的锂离子电池绝缘性能良好,外观良好,不影响使用体验,降低了返工率,提高了生产效率。
优选地,本发明所述的蓝膜破损处包括但不限于蓝膜鼓泡处、蓝膜褶皱处、蓝膜缺失破损处。本发明所述的蓝膜破损处可为蓝膜外观不良处,如蓝膜鼓泡处和蓝膜褶皱处,也可为由于外力造成的蓝膜缺失破损处。
作为本发明所述电池蓝膜的修复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步骤(1)中,所述打磨前,对蓝膜破损处进行激光烧蚀或五金切孔。
蓝膜破损之后易黏附在电池外表面产生褶皱,在打磨前,采用激光烧蚀或五金切孔的方式将黏附在表面的蓝膜剥离,再对蓝膜进行打磨处理,能够更好的处理蓝膜,便于进行下一步喷雾点胶处理。所述打磨可为机械打磨,具体可以采用砂纸或锉刀等工具进行打磨处理。
作为本发明所述电池蓝膜的修复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步骤(1)还包括以下步骤:打磨平整后,清洁蓝膜破损处。优选地,所述清洁为对打磨平整的蓝膜破损处进行酒精擦拭或无纺布擦拭。
在进行打磨处理的过程中,在蓝膜破损处可能残留打磨产生的杂质,而杂质的存在会影响后续胶层的粘结力产生影响,故通过在打磨平整后,清洁蓝膜破损处来清除杂质,从而避免杂质对胶层的粘结力产生影响。
作为本发明所述电池蓝膜的修复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步骤(2)中,所述官能团改性的方法包括电晕放电、等离子体照射、电子束辐射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对官能团改性的时间不做特殊限制,可根据蓝膜破损的面积进行选取,优选可为30s-5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474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