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精度双路分流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256412.0 | 申请日: | 2023-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871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马武坤;黄舒;姚曼;屈淑亚;谭江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蚌埠市双环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C1/084 | 分类号: | H01C1/084;H01C1/14;H01C3/00;G01R15/14;G01R19/00 |
代理公司: |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0 | 代理人: | 杨凯 |
地址: | 233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精度 分流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精度双路分流器,包括第一紫铜板,第一紫铜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锰铜板,第一锰铜板远离第一紫铜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紫铜板,第二紫铜板远离第一锰铜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锰铜板,第二锰铜板远离第二紫铜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紫铜板,第一锰铜板的一侧设有两个第一测试针,第二锰铜板的一侧设有两个第二测试针。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锰铜板和第二锰铜板,并在第一锰铜板和第二锰铜板之间设置第二紫铜板,能够有效地提高第一锰铜板和第二锰铜板的散热能力,降低测试误差,同时通过设置多组检测针,提高了分流器的抗干扰能力,使分流器的检流结果更为精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元器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精度双路分流器。
背景技术
分流器作为一种常用的电路检流元件,长期以来其结构已经基本确定,即长方形轮廓的板片状电阻元件,两侧为紫铜,中间为锰铜,并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固定。
现有技术中的分流器采样点一般只设置有一组,并位于锰铜两侧,通过采集锰铜两侧的电压值,并将电压值输入到芯片内,通过转化后再输出为电流值进行显示,以供测试人员进行观察,从而达到检测分流器两侧电流大小的目的,在采样点只有一组的情况下,若是分流器两侧的电流具有微小的波动,那么芯片采集到的电压值同样也会波动,使得输出的电流值同样会产生波动,无法准确地检测到分流器两侧的实际电流值,即抗干扰能力不强。其次,由于分流器一般用于检测大电流,在大电流流过分流器时,分流器中间的锰铜区会产生自升温,让分流器整体的阻值发生变化,进而使得检测的结果发生变化,若是温度过高,则会导致检测的结果产生较大的误差,不够精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精度双路分流器,通过设置第一锰铜板、第二锰铜板,并在第一锰铜板与第二锰铜板之间设置第二紫铜板,能够改变分流器整体的温场分布,达到提高散热、降低自升温温度的效果,减少因分流器温度变化而产生的测量误差。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精度双路分流器,包括第一紫铜板,所述第一紫铜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锰铜板,所述第一锰铜板远离第一紫铜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紫铜板,所述第二紫铜板远离第一锰铜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锰铜板,所述第二锰铜板远离第二紫铜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紫铜板,所述第一锰铜板的一侧设有两个第一测试针,所述第二锰铜板的一侧设有两个第二测试针。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紫铜板、第一锰铜板、第二紫铜板、第二锰铜板、第三紫铜板均通过电子束焊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紫铜板与第三紫铜板的中部均设有装配孔。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紫铜板的一侧设有两个第一圆角,所述第三紫铜板的一侧设有第二圆角,所述第三紫铜板远离第二圆角的一侧设有倒角。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紫铜板与第三紫铜板的两侧均设有装配槽。
有益效果: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高精度双路分流器,通过设置第一锰铜板、第二锰铜板,并在第一锰铜板与第二锰铜板之间设置第二紫铜板,能够改变分流器整体的温场分布,达到提高散热、降低自升温温度的效果,减少因分流器温度变化而产生的测量误差,同时,通过在第一锰铜板的一侧设置两个第一测试针,并在第二锰铜板的一侧设置两个第二测试针,能够产生两组采样信号,并利用芯片求其平均值,从而减少分流器两侧电流波动对采样信号造成的干扰,提高了分流器的采样精度,进一步减少了测量误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双路分流器的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蚌埠市双环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蚌埠市双环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564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