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1-氧-乙酰旋覆花内酯类衍生物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261528.3 | 申请日: | 2023-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437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杨春;张媛;郅晓燕;李杨凡;曹挥;郝晓娟;时宏程;李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307/83 | 分类号: | C07D307/83;C07D413/12;C07D413/14;C07D405/12;A01N43/12;A01N43/824;A01N43/653;A01P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方圆聿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41 | 代理人: | 苟铭 |
地址: | 0308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乙酰 旋覆花 内酯 衍生物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1‑氧‑乙酰旋覆花内酯类衍生物及其应用。以天然倍半萜内酯化合物1‑氧‑乙酰旋覆花内酯为原料,以不同的化学手段将具有抑菌作用的1,3,4‑恶二唑或1,2,4‑三氮唑杂环结构引入1‑氧‑乙酰旋覆花内酯分子骨架中,得到1‑氧‑乙酰旋覆花内酯类衍生物;抗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衍生物对供试植物病原真菌菌丝或孢子表现出强烈的抑制生长或抑制萌发作用,故有望用于制备高效、广谱的新型农用抗菌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杀菌剂合成及其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含1,3,4-恶二唑/1,2,4-三氮唑杂环结构的1-氧-乙酰旋覆花内酯类的衍生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1-氧-乙酰旋覆花内酯(1-O-acetylbritannilactone)是从菊科植物欧亚旋覆花中(Inula britannica L.)分离得到的一种天然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现有文献报道该物质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具备进一步开发成新型植物源抗菌剂的巨大潜力。其中,文献[王红刚,王文桥,韩秀英等.旋覆花中1-氧-乙酰大花旋覆花内酯的分离分析及抑菌活性测定,植物保护学报,2008,35(6):551–556.]和文献[丁海新,李广泽,冯俊涛等.旋覆花杀菌活性成分的分离与鉴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3):90–94.]报道了欧亚旋覆花中的1-氧-乙酰旋覆花内酯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明显的抑制活性。与此同时,文献[周琳,焦斌,高飞等.旋覆花花序不同溶剂萃取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0,36(3):287–292.]和文献[万红娟,赵特,董红平等.旋覆花不同部位提取物对辣椒疫霉菌的生物活性研究,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46(3):313–316.]报道了旋覆花中1-氧-乙酰旋覆花内酯的同源类似物1,6-二氧-二乙酰基大花旋覆花内酯(DABL)也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其对辣椒疫霉病菌显示出优异的抑制作用。
综上可以看出,已有文献大多只报道了1-氧-乙酰旋覆花内酯的抗菌活性,而对其衍生物或类似物的抑菌作用则鲜有涉及,且此天然产物存在抑菌活性较弱,活性谱较窄,实际应用价值不高等局限性,从而限制了其进一步开发作为新型农用抗菌剂应用的可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对1-氧-乙酰旋覆花内酯进行改造,提高其抑菌活性或广谱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1-氧-乙酰旋覆花内酯类衍生物,具有式Ⅰ所示的结构或式Ⅰ所示的结构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式Ⅰ中,R1、R2和R3为以下(1)-(45)组合中的任一种:(1)R1=H,R2=H,R3=H;(2)R1=Cl,R2=H,R3=H;
(3)R1=H,R2=Br,R3=H;(4)R1=H,R2=Br,R3=Br;
(5)R1=H,R2=H,R3=Br;(6)R1=R-a,R2=H,R3=H;
(7)R1=R-b,R2=H,R3=H;(8)R1=R-c,R2=H,R3=H;
(9)R1=R-d,R2=H,R3=H;(10)R1=R-e,R2=H,R3=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农业大学,未经山西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615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粘度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双可调宽负荷低氮高效旋流燃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