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丙烯酸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的丙烯酸压敏胶胶带在审
申请号: | 202310261963.6 | 申请日: | 2023-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964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发明(设计)人: | 江杰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澳中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20/18 | 分类号: | C08F220/18;C08F220/14;C08F220/06;C08F220/20;C08F2/06;C09J7/38;C09J133/0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黄绮颖 |
地址: | 52329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丙烯酸 树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压敏胶 胶带 | ||
本申请具体公开了一种丙烯酸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的丙烯酸压敏胶胶带。一种丙烯酸树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软单体60‑100份、硬单体5‑15份、功能单体5‑15份、引发剂0.2‑0.7份、溶剂100‑160份;所述硬单体分为第一类硬单体和第二类硬单体,所述第一类硬单体为链状酯类单体,所述第二类硬单体为分子结构中含有环状基团的单体;所述硬单体中,所述第二类硬单体的质量与所述第一类硬单体的质量比为(0.5‑2):1;所述溶剂的沸点高于105℃。本申请具有提高丙烯酸树脂压敏胶胶带耐高温性能、初粘性能和剥离强度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敏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丙烯酸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的丙烯酸压敏胶胶带。
背景技术
压敏胶是一类只需使用轻微的指压力,就可以使被粘物很好地粘接到一起的胶粘剂。丙烯酸酯类压敏胶是压敏胶行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它是由丙烯酸酯类单体和其它乙烯类单体共聚而成,其中溶剂型的丙烯酸酯压敏胶具备良好的粘接性、压敏性、优异的耐老化性和抗腐蚀性,并且成本低廉、性能稳定、合成工艺简单,因此,在丙烯酸酯类压敏胶行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般的丙烯酸酯胶黏剂耐高温和耐候性能较差,在高温条件下或长时间使用后易失去粘性,即使是交联后的压敏胶也只能短期使用,无法保持长久稳定的粘接性能,尤其是高粘胶产品,在这方面表现非常差。
因此,对于高剥离力、高初粘、耐高温丙烯酸酯压敏胶的研究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和市场价值。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丙烯酸树脂压敏胶的耐高温性能、初粘性能和剥离强度,本申请提供一种丙烯酸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的丙烯酸压敏胶胶带。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丙烯酸树脂,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丙烯酸树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软单体60-100份、硬单体5-15份、功能单体5-15份、引发剂0.2-0.7份、溶剂100-160份;所述硬单体分为第一类硬单体和第二类硬单体,所述第一类硬单体为链状酯类单体,所述第二类硬单体为分子结构中含有环状基团的单体;所述硬单体中,所述第二类硬单体的质量与所述第一类硬单体的质量比为(0.5-2):1;所述溶剂的沸点高于10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通过选择适当的软硬单体,协调软硬单体之间的协同配合作用,使丙烯酸树脂在具备优异的初粘性能的同时能够保持长久的粘附性,使丙烯酸树脂的初粘性和内聚力之间达到平衡;其次,通过第二类硬单体(含环状结构)的引入,通过环状结构的空间位阻限制了高分子链段的运动,保持链段的规整性,提高丙烯酸树脂的内聚强度,与此同时,第二类硬单体的加入能够与第一类硬单体形成有效配合配合进而提高丙烯酸树脂的耐高温性能;另外,通过控制第二类硬单体与第一类硬单体的质量比,使两种硬单体能够相互作用,更易于制备得到综合性能优异的丙烯酸树脂;最后,通过选用合适的功能单体相配合,引入不同的极性基团,提高胶层与被贴物粘接能力;引入外加交联剂交联,提高丙烯酸树脂交联强度,使丙烯酸树脂具有优异的初粘性能、高持粘性能和耐高温性能。
可选的,所述第一类硬单体包括甲基丙烯酸甲酯、乙酸乙烯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类硬单体包括苯乙烯、含环烷烃丙烯酸酯类单体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所述含环烷烃丙烯酸酯类单体包括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冰片酸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所述功能单体为含羟基、羧基或环氧活性基团的单体。
可选的,所述含功能单体包括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丙烯酸羟丁酯、甲基丙烯酸羟丁酯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澳中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莞澳中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619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