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连续式石磨抹茶研磨机组及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266293.7 | 申请日: | 2023-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400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李兵;方赛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2C21/00 | 分类号: | B02C21/00;A23F3/06;B02C7/08;B02C7/11;B02C25/00;B02C23/02;B02C7/16;B02C7/12;B02C7/17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金宇平 |
地址: | 230036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连续 石磨 研磨 机组 控制 方法 | ||
1.一种智能连续式石磨抹茶研磨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配料单元(2)以及向配料单元(2)供料的供料单元;所述配料单元(2)的各出料端处均布置有对抹茶进行研磨的研磨部,且配料单元(2)可按预定控制程序将抹茶分配给各研磨部;各研磨部的出料端处均布置有用于收集茶粉的输送单元(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连续式石磨抹茶研磨机组,其特征在于,各研磨部分别为结构均相同的第一研磨部(31)、第二研磨部(32)、第三研磨部(33)和第四研磨部(34);
所述第一研磨部(31)包括第三支撑架(3101)以及固定安装在第三支撑架(3101)顶部的接料底盘(3103),接料底盘(3103)的上盘面凹设有凹腔,凹腔的腔底处固定安装有下石磨盘(3105);下石磨盘(3105)的上盘面同轴转动安装有上石磨盘(3107),两石磨盘彼此接触的面构成研磨面,上石磨盘(3107)上贯穿开设有用于将抹茶引导至研磨面处的弯折通路(3122),且弯折通路(3122)的进料口连通布置有用于漏料且随上石磨盘(3107)同步同轴转动的进料漏斗(3108);研磨电机(3110)固定安装在第四支撑架(35)上,且研磨电机(3110)的驱动端与上研磨盘彼此传动连接,以驱动上研磨盘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连续式石磨抹茶研磨机组,其特征在于,两研磨盘彼此接触的面上均布置有研磨纹路(3121),所述研磨纹路(3121)包括沿石磨盘径向向外依次布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述第一部分包括沿研磨盘径向向外延伸的弧形的粗磨槽,且粗磨槽的槽深由内向外逐渐变浅;各粗磨槽绕研磨盘的轴心均匀分布在对应的盘面上,以构成涡卷状结构;
第二部分包括由内向外倾斜设置的直线型的细磨槽,且细磨槽的槽深由内向外逐渐变浅;各细磨槽彼此交错开设以构成环形网状结构,且该环形网状结构分布在涡卷状结构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连续式石磨抹茶研磨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电机(3110)同轴设置在进料漏斗(3108)的上方,研磨电机(3110)的驱动轴外侧同轴固接有连接套筒(3111),连接套筒(3111)的底端同轴固接有连接杆(3112),连接杆(3112)的底端固接第一齿轮(3113),圆形防尘板(5107)的顶部通过沉头螺栓固定连接有支撑板(3114),连接杆(3112)的下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支撑板(3114)中心位置的内部,支撑板(3114)前部位置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传动轴(3115),传动轴(3115)上部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3116),传动轴(3115)下部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3117),第二齿轮(3116)与第一齿轮(3113)啮合连接,第二齿轮(3116)与第一齿轮(3113)位于圆形防尘板(5107)的上侧,第三齿轮(3117)与同轴固定在上石磨盘(3107)齿圈3109啮合连接;
所述下石磨盘(3105)的外侧和凹腔的内壁之间围合形成存放茶粉的环形的暂存腔,凹腔底部对应位置处开设有与暂存腔连通且用于漏料的出料孔(3120);所述上石磨盘(3107)的外侧固接有可随上石磨盘(3107)同步转动的毛刷(3119),毛刷(3119)可在暂存腔内环向移动以将茶粉扫入出料孔(3120),进而对茶粉收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农业大学,未经安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6629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工位全自动平衡机
- 下一篇:一种漂浮式风电机组试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