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发动机热端部件冷却的带侧肋的圆柱气膜孔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310283022.2 | 申请日: | 2023-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208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庆;张深;李昂;李辉;刘浩;张燕峰;卢新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1D5/18 | 分类号: | F01D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锺维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9 | 代理人: | 原春香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发动机 部件 冷却 带侧肋 圆柱 气膜孔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发动机热端部件冷却的带侧肋的圆柱气膜孔结构,发动机热端部件可以为发动机涡轮导叶、动叶、燃烧室等,用以实现不同需求的高效冷却,本发明针对现有圆柱气膜孔易在待冷却壁面上形成肾形涡而抬升冷气、恶化冷却效果的技术问题,通过直接在圆柱气膜孔内部两侧设置沿中心线延伸的细长条状侧肋结构,通过侧肋重构孔内射流流动结构,并诱导两侧的气流加速形成加速流,从而抑制肾形涡在待冷却壁面上的形成,达到增强气膜附壁的目的,具有结构简单和适用性宽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冷却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气膜冷却孔结构,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发动机热端部件冷却的带侧肋的圆柱气膜孔结构,有利于在待冷却壁面上快速形成反肾形涡,抑制肾形涡的形成,增强气膜的附壁能力,同时气动损失无明显增加。
背景技术
先进的民用大涵道比航空发动机涡轮进口温度已经超过2000K,远高于涡轮叶片材料所能承受的最高温度(通常情况下,涡轮叶片所能承受的最高温度在1500K至1700K之间。不同材料的最高承受温度也不尽相同,例如铸造镍基合金所能承受的最高温度一般为1300K至1500K,而变形镍基合金则可达到1600K至1700K)。涡轮叶片的冷却是一项非常关键的技术,能够保证涡轮在高温和高压的环境下运行稳定和寿命长久。气膜冷却是涡轮叶片冷却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利用气膜冷却技术能够保护涡轮叶片在高温下正常工作,避免涡轮叶片因为高温发生蠕变或损伤。气膜冷却效率不仅受吹风比、密度比、主流雷诺数等流动参数的影响,还与气膜孔的几何形状参数关系密切,不同形状的气膜孔对气膜冷却效率也有影响,例如一般来说,圆形孔的气膜冷却效率比方形孔要高,这是因为圆形孔具有更好的气体喷射特性,形成的冷却气体流场更加均匀。此外,不同气膜孔的孔径大小、孔的布局方式、孔的倾角、孔的深度等几何形状等对气膜冷却效率都有一定影响。总之,气膜孔的几何形状是涡轮叶片气膜冷却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设计参数,需要在设计和运行过程中综合考虑。
目前,在气膜孔几何形状的研究方面,研究人员对复合角气膜孔、异形孔等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圆柱形气膜孔相比,改善气膜孔形状可以有效的提升气膜冷却效果。这主要是因为:圆柱形气膜孔射流与主流掺混过程中,由于射流与主流的温度和速度差异会形成肾形涡,迫使低温冷却射流脱离壁面,高温主燃气流重新贴附壁面,导致气膜覆盖面积减少,气膜冷却效果降低。改善气膜孔形状,在一定程度上增大出口面积,降低射流出口速度,削弱肾形涡的影响,从而达到提高气膜冷却效果的目的。然而,异型孔等气膜孔结构比较复杂,加工难度大,加工成本高。同时,对涡轮叶片表面的主流气动性能有一定影响,并增加气动损失。
发明内容
(一)发明目的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和不足,本发明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适用于发动机热端部件冷却的带侧肋的圆柱气膜孔结构,所述发动机热端部件可以为发动机涡轮导叶、动叶、燃烧室等,实现不同需求的高效冷却,该结构针对现有圆柱气膜孔易在待冷却壁面上形成肾形涡而抬升冷气、恶化冷却效果的技术问题,通过直接在圆柱气膜孔内部两侧设置肋结构,通过侧肋重构孔内射流流动结构,并诱导两侧的气流加速形成加速流,从而抑制肾形涡在待冷却壁面上的形成,达到增强气膜附壁的目的,具有结构简单和适用性宽的优点。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为实现其发明目的、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适用于发动机热端部件冷却的带侧肋的圆柱气膜孔结构,所述气膜孔以阵列方式布置在发动机热端部件的待冷却壁面基体上,所述待冷却壁面基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外侧壁面和一内侧壁面,所述内侧壁面限定的空间内为高温区,所述外侧壁面外为低温区,各所述气膜孔由所述外侧壁面延伸至所述内侧壁面,用以向所述内侧壁面限定的高温区内喷射低温冷却射流,并形成覆盖所述内侧壁面的冷却气膜,其特征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830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