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寒地克氏原螯虾阶段式养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284242.7 | 申请日: | 2023-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916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发明(设计)人: | 刘双凤;董宏伟;邹作宇;袁美云;张希;杨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K61/59 | 分类号: | A01K61/59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李红媛 |
地址: | 150028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克氏原螯虾 阶段 养殖 方法 | ||
一种寒地克氏原螯虾阶段式养殖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寒地克氏原螯虾阶段式养殖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寒冷地区克氏原螯虾苗种成活率低及获得高质量克氏原螯虾虾种的问题。方法:一、池塘改造、深水区简易大棚准备、深水区注水;二、构建生态水环境;三、设置虾巢及遮阳网;四、虾苗消毒放养;五、第一阶段养殖及人工管理;六、棚外池塘准备工作;七、第二阶段养殖及人工管理;八、分塘;九、第三阶段养殖。本发明能够提高虾苗的成活率,增强虾苗的体质,获得规格整齐的苗种个体及商品虾,且经济成本较低,特别适合于北方寒地克氏原螯虾的养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寒地克氏原螯虾阶段式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clarkii)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螯虾科、原螯虾属,俗称淡水小龙虾。其生长速度快、风味独特,已经成为风靡大江南北的餐桌佳肴,夜宵必备之佳品。2021年我国小龙虾产业总产值4221.95亿元,同比增长22.43%。其中,小龙虾养殖业产值823.44亿元;以加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产值368.51亿元;以餐饮为主的第三产业产值3030亿元。小龙虾产业在保障“菜篮子”产品稳定供给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高寒地带,水资源丰富,但渔业养殖结构比较单一,水产养殖品种多以地产鱼类为主,虾类养殖品种、养殖面积及产量极少。近年来,随着克氏原螯虾的红火,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养殖克氏原螯虾成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2019及2020年,省内哈市农业科学院水产分院开始养殖克氏原螯虾,经过近两年的长途运输试验及池塘养殖试验表明,克氏原螯虾种虾及大规格(5cm以上)苗种长途运输成活率虽可达75%,但运输至寒地后的下塘成活率(10日内)小于10%,这严重限制了克氏原螯虾养殖业在寒地的发展。2021~2022年,经哈市农科院水产分院寒地虾研究中心试验培育的克氏原螯虾本地苗种,下塘成活率可达70~80%,克氏原螯虾池塘绿色生态养殖亩产达200斤,稻田养殖亩产达100斤,但养殖技术较粗放,未见克氏原螯虾规模化的苗种培育基地。因此扩大本地苗种培育是降低养殖成本,实现寒地克氏原螯虾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寒冷地区克氏原螯虾苗种成活率低及获得高质量克氏原螯虾虾种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寒地克氏原螯虾阶段式养殖方法。
一种寒地克氏原螯虾阶段式养殖方法具体是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前期准备:
①池塘改造:在占地面积为10亩、池深2m的初始池塘的一侧深挖出占地面积为1亩、池深0.5m的深水区;在深水区上外扣简易大棚,挖出的泥土作为深水区的坝,其坝高为1m、坡比为1:1、坝宽为1m;在深水区划定棚内操作区,通过缓坡与初始池塘的坝相连;
②深水区简易大棚准备:入冬之前,在棚内操作区外侧,固定简易阳光大棚支架,支架为钢管结构、高度为2.5m;在第二年3月中旬,在简易大棚外侧安装棚膜;
③深水区注水:向深水区注入经过过滤系统处理后的地下水或符合养殖标准的渔业用水,形成鱼池;在鱼池内设置增氧设备,池水温度控制在8℃以上,注排水口用纱窗网封住;
二、构建生态水环境:
在深水区种植占水体总体积50%的水草,向水中加入生物制剂,进行水质调节,培育天然饵料,构建绿色生态养殖环境;
三、设置虾巢及遮阳网:
在深水区内水平放置若干虾巢波形板形成人造巢穴;虾巢波形板的材质为PVC;虾巢波形板的长为1m、宽为0.3m、高为3cm;若干虾巢波形板处于同一平面,相邻虾巢错位设置;错开的位置放黑色遮阳网;所述黑色遮阳网占深水区面积的20%;
四、虾苗消毒放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未经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842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