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河流中水葫芦集中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310284765.1 | 申请日: | 2023-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898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叶芳玲;谈丽;黄韦;周秀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山中昱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15/10 | 分类号: | E02B15/10;B63B35/32;A01G3/00 |
代理公司: | 安徽维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311 | 代理人: | 吕智宇 |
地址: | 245000 安徽省黄***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流 中水 葫芦 集中 处理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水葫芦集中处理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河流中水葫芦集中处理装置,包括船体、保护壳,所述船体的正面固定连接打捞传输装置,在位于所述船体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保护壳,所述船体的顶部位于打捞传输装置底部开设有进料口,通过切刀组件将水葫芦破碎完毕之后,破碎水葫芦堆积于切削机构的底部,此时,会由移动杆套带动第二轴杆及切削机构后退时,由第二轴杆一侧经过第一齿轮的活动啮合传动第一轴杆,将第一轴杆位于船体底部滑槽推进,当第一轴杆推进会带动位于船体底部压轮机构对破碎完毕水葫芦滚压,有效的将破碎水葫芦压缩便于船体内部破碎水葫芦规整,同时进一步提高船体内部空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葫芦集中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河流中水葫芦集中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水葫芦学名“凤眼莲”,俗称水荷花、假水仙等,是一种水生漂浮植物,每年夏秋之间生长,是我国几十年前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植物,曾一度用它来净化污水和作为猪饲料,不料时过境迁,丰富的生活垃圾和污水向江河排放,水富营养化了,导致水葫芦疯长,成为河道“绿魔”其生长之处多种水生生物几乎绝迹,导致水流受阻、垃圾堆积等祸害,影响农村环境,而河流中水葫芦集中处理装置是专门对幼年初期的水葫芦集中打捞装置,主要是由小型打捞船打捞,防止幼年水葫芦依靠极强的繁殖能力快速生长覆盖水面堵塞河道。
现有的河流中水葫芦集中处理装置是在工作人员发现河流表面出现初期水葫芦小面积时,将打捞船放置河面,随后由工作人员操作到达水葫芦区域,由传送装置表面漏网式传送带将水面水葫芦打捞传输至船板上收集,减少幼年水葫芦漂浮河面表面,再到后期快速繁殖覆盖水面堵塞河道。
现有的河流中水葫芦集中处理装置在打捞过程中,由于幼年水葫芦体积虽小,但区域打捞过程中由传输装置打捞会积少成多堆积船板上,导致船板工作人员站地面减小,以及船板堆积较多时,极个别水葫芦会从船板两侧再次掉落水面,造成打捞不彻底使河流仍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河流中水葫芦集中处理装置,具有由切刀组件将水葫芦破碎完毕之后,破碎水葫芦堆积于切削机构的底部,此时,会由移动杆套带动第二轴杆及切削机构后退时,由第二轴杆一侧经过第一齿轮的活动啮合传动第一轴杆,将第一轴杆位于船体底部滑槽推进,当第一轴杆推进会带动位于船体底部压轮机构对破碎完毕水葫芦滚压,有效的将破碎水葫芦压缩便于船体内部破碎水葫芦规整,同时进一步提高船体内部空间的优点。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河流中水葫芦集中处理装置,包括船体、保护壳,所述船体的正面固定连接打捞传输装置,在位于所述船体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保护壳,所述船体的顶部位于打捞传输装置底部开设有进料口;
在所述船体的两侧位于保护壳的内部一致包括有电机、链条、第一轴杆、丝杆、移动杆套;
所述电机的一侧与保护壳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另一侧传动连接丝杆,且位于丝杆的表面滑动连接移动杆套,所述丝杆一侧贯穿移动杆套内部固定连接保护壳背面,所述移动杆套的一侧转轴连接有第二轴杆,所述第二轴杆的一侧固定连接链条,所述链条的一侧弯曲啮合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一侧固定连接船体,所述链条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轴杆,所述船体的两侧上下均相对应第二轴杆及第一轴杆开设有滑槽,所述船体的两侧位于保护壳内部结构一致,所述第二轴杆的表面固定连接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底部活动啮合齿板,所述齿板的一侧固定连接船体,所述船体的内部上下分别分布切削机构及压轮机构,所述切削机构的内壁贯穿设置有第二轴杆,所述压轮机构的内壁贯穿设置有第一轴杆。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船体的两侧开设滑槽内壁滑动连接扫刮板,所述第二轴杆及第一轴杆两侧均通过外表面轴套固定连接扫刮板。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二轴杆及压轮机构位于滑槽移动同时,带动扫刮板位于船体两侧滑槽移动刮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山中昱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黄山中昱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847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