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标识的数据安全策略分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287649.5 | 申请日: | 2023-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052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发明(设计)人: | 薛锋;陈莉;白健;李亚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L9/40 | 分类号: | H04L9/4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陈法君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标识 数据 安全策略 分类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标识的数据安全策略分类方法,所述数据安全策略分类方法为在完成对审计数据处理后,根据包含主体标识、行为标识和客体标识的三元模型,对信息进行抽取,提取对应标识信息,再依据对应的判定规则进行规则匹配,形成判定结果。通过发明方法以完备的分类模型实现了对策略的高效管理和执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数据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标识的数据安全策略分类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数据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数据安全风险也日益加剧,数据安全越来越受到企业和组织的重视。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建立统一化的数据安全治理服务类平台,来实现数据安全管控。数据安全策略是数据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安全策略管理是数据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对数据安全策略进行有效的分类和归纳,以指导数据安全策略管理,已成为企业和组织数据安全治理优化工作方法论和框架体系的依据。但目前的数据安全策略管理还存在如下问题:
①数据安全规则或数据安全策略散落在各个设备或系统中,需要分别管理,更新和维护的难度较大;
②散落的策略,无法有效覆盖数据安全的所有维度,容易造成策略本身的漏洞,以及覆盖面的漏洞,导致数据安全管控风险;
③散落的策略之间有可能本就冲突或矛盾,对于集中管控类系统/设备来说根本无法执行,不利于整体的数据安全统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问题,公开了一种基于标识的数据安全策略分类方法,通过发明方法以完备的分类模型实现了对策略的高效管理和执行。
本发明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基于标识的数据安全策略分类方法,所述数据安全策略分类方法为在完成对审计数据处理后,根据包含主体标识、行为标识和客体标识的三元模型,对信息进行抽取,提取对应标识信息,再依据对应的判定规则进行规则匹配,形成判定结果。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数据安全策略分类方法具体包括:
S1:数据预处理步骤,对审计数据进行预处理;
S2:数据识别步骤,将数据按照三元标识模型的要素进行字段提取,并填充到三元模型中,并组装成主体标识、行为标识和客体标识;
S3:规则类别对应步骤,根据组装好的主体标识、行为标识和客体标识,按主体、行为、客体的缺项进行归纳,划分到对应的不同规则类型;
S4:异常库碰撞步骤,根据预设的异常库,从标识中提取对应的信息,与异常库进行对比,记录命中信息;
S5:规则执行步骤,根据规则匹配树的预定义,执行审计策略中包含的规则,结合异常库的命中信息,计算规则的命中结果;
S6:结果判定步骤,结合策略中所有规则的命中结果和加权算法,计算最终的判定结果。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S1中,对审计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对数据进行合并和缓存处理。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主体标识从主体类型上分为人、设备、系统;所述主体标识从标识类型上分为基本信息标识、业务信息标识、权限信息标识。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客体标识即是数据标识,从数据标识的组成上分,至少分为数据基础属性标识、数据权属属性标识、数据安全属性标识、血缘属性标识。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行为标识从数据全生命周期角度来划分为6种行为标识类型,包括采集行为标识、传输行为标识、存储行为标识、处理行为标识、交换行为标识和销户行为标识;
或者,所述行为标识从工程角度分为:时间标识、地址标识、流量标识、动作标识、数据标识、承载方式标识和技术协议标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8764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