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取向硅钢的渗氮装置及渗氮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310290450.8 | 申请日: | 2023-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881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0 |
发明(设计)人: | 马家骥;王守金;于浩淼;司良英;龚坚;赵松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钢智新迁安电磁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C8/26 | 分类号: | C23C8/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王瑞琳 |
地址: | 064400 河北省唐***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取向 硅钢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取向硅钢的渗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组沿取向硅钢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渗氮机构,所述渗氮机构包括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取向硅钢上方和下方的渗氮单元,所述渗氮单元包括:
喷射管,两端封闭,所述喷射管设有用于连通渗氮气源的进气口以及多个沿所述取向硅钢宽度方向依次分布的用于向所述取向硅钢喷吹渗氮气体的喷气孔,位于所述喷射管两端的喷气孔的孔径小于位于所述喷射管中部的喷气孔的孔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取向硅钢的渗氮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喷射管两端的喷气孔的孔径是位于所述喷射管中部的喷气孔的孔径的四分之一至五分之四;位于所述喷射管中部的喷气孔的孔径为10~2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取向硅钢的渗氮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喷射管两端的相邻两个喷气孔的间距小于位于所述喷射管中部的相邻两个喷气孔的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取向硅钢的渗氮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喷射管两端的相邻两个喷气孔的间距是位于所述喷射管中部的相邻两个喷气孔的间距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位于所述喷射管中部的相邻两个喷气孔的间距为100~3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取向硅钢的渗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设有多个,多个所述进气口沿所述取向硅钢的宽度方向依次间隔分布;
所述渗氮单元还包括用于连通渗氮气源的稳压管,所述稳压管设有与所述进气口数量相同的排气口,所述进气口通过连通管与对应的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稳压管的内径是所述喷射管的内径的1~1.5倍,所述连通管的内径是所述喷射管的内径的0.2~0.8倍;所述喷射管的内径为120~200mm。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取向硅钢的渗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气孔的轴向与所述取向硅钢的去料方向的夹角为30°~60°。
7.一种取向硅钢的渗氮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渗氮装置进行,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氮方法包括:
向渗氮机构的每个喷射管的进气口内通入渗氮气体,渗氮气体从渗氮管的喷气孔喷吹以冲击至取向硅钢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进行渗氮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取向硅钢的渗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向硅钢中的碳的百万分浓度≤30pp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取向硅钢的渗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氮在退火炉内进行,所述渗氮装置位于所述退火炉内,所述退火炉内的温度为750-950℃,所述退火炉的出口侧压力与入口侧压力差为5~10Pa。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取向硅钢的渗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氮气体中NH3的压力范围为10-40KPa,每个渗氮单元中的两个喷射管的喷吹渗氮气体的总流量为10~40m3/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钢智新迁安电磁材料有限公司,未经首钢智新迁安电磁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9045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