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定尺轧制的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310290644.8 | 申请日: | 2023-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601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发明(设计)人: | 罗显龙;黄贞益;孙晓帆;袁立东;罗光政;赵妍;黄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正赞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7/70 | 分类号: | B21B37/70;B21B1/16;B21B38/00 |
代理公司: | 鞍山贝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223 | 代理人: | 李晴 |
地址: | 21513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定尺 轧制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全定尺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待轧制钢坯规格及单重、轧制规格及成品单重、定尺长度、倍尺长度、各道次铁型尺寸及单重、预设钢坯长度、粗轧切头和尾长度、中轧切头和尾长度的工艺参数,由长度预测模型计算成品长度、粗轧长度、中轧长度;
其中,长度预测模型为:
L(y)=Q1/Q2*L1*α (1)
L(z)=Q1/Q3*L1*α-Q2/Q3*L2*β (2)
L(x)=Q1/Qf*L1*α-(Q2/Qf*L2*β+Q3/Qf*L3*γ) (3)
L(x)=nL(b)=nmL(d) (4)
0.2≥L2=L(y)-L(ys)≥0.05 (5)
0.3≥L3=L(z)-L(zs)≥0.1 (6)
0.8≥L4≥0.05 (7)
式中:L(x)为精轧成品长度,单位为米;L(y)为粗轧长度,单位为米;L(z)为中轧长度,单位为米;L(b)为倍尺长度,单位为米;L1为铸坯的长度,单位为米;L2为粗轧切头和尾的长度,单位为米;L3为中轧切头和尾的长度,单位为米;L4为成品定尺切头的长度,单位为米;L(ys)为粗轧实测长度,单位为米;L(zs)为中轧实测长度,单位为米;L(d)为定尺长度,单位为米;Q1为铸坯单重,单位为公斤;Qf为成品单重,单位为公斤;Q2为粗轧末架铁型单重,单位为公斤;Q3为中轧末架铁型单重,单位为公斤;n为倍尺根数的整数倍;m为每只倍尺所剪切定尺根数的整数倍;α为粗轧影响系数,α=0.93—1.13;β为中轧影响系数,β=0.90—1.12;γ为精轧影响系数,γ=0.6—1.89;
步骤2、按照预设钢坯长度对铸坯或红热铸坯进行切割,然后测量切割后的铸坯的实际长度和实际单重,再按长度预测模型中的公式(1)和(3)计算粗轧长度和成品长度,并将步骤2计算的粗轧长度和成品长度与步骤1计算的粗轧长度和成品长度对比后,修正粗轧切头长度,并重新确定成品剪切方案;
步骤3、对切割后的铸坯进行粗轧,在轧件脱离粗轧机组后,采集粗轧轧件实际长度,然后修正粗轧影响系数α,并按长度预测模型中的公式(2)重新计算中轧轧件长度,以及修正中轧切头和尾长度;
步骤4、对粗轧轧件进行中轧,在轧件脱离中轧机组后,采集中轧轧件实际长度,然后修正中轧影响系数β,并按长度预测模型中的公式(3)重新计算成品长度,并修正倍尺长度;
步骤5、对中轧轧件进行精轧,在轧件脱离精轧机组后,采集精轧成品实际长度,修正精轧影响系数γ;
步骤6、根据修正后的α、β和γ值以及实测的成品长度带入长度预测模型中的公式(3),推算出满足全定尺轧制条件的铸坯长度;
步骤7、循环步骤2至7,保持钢坯长度与成品长度优化关系,实现全定尺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定尺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铸坯为免加热直接轧制的或经二次加热的黑色金属坯、有色金属坯及其合金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定尺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成品剪切方案为全倍尺方案,倍尺+非倍尺定尺化方案或二次切头方案;
所述倍尺+非倍尺定尺化方案中的非倍尺定尺化即允许成品中出现定尺的整数倍的非倍尺;
所述二次切头方案即在已设定的中间切头和尾长度不能满足全倍尺方案或倍尺+非倍尺定尺化方案情况下,对粗轧连续2次切头或中轧连续2次切头和尾,以满足全定尺轧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定尺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铸坯切割后,对采用倍尺+非倍尺定尺化方案或二次切头方案的铸坯进行报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正赞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正赞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9064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