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食性海藻酸钠食品包装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291183.6 | 申请日: | 2023-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179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李静;曾士乂;李靖;沙力争;郭大亮;苑田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C08J5/18 | 分类号: | C08J5/18;C08L5/04;C08L97/00;C08K5/101;B65D65/46;C08H7/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同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320 | 代理人: | 于福 |
地址: | 310023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食性 海藻 食品包装 薄膜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可食性海藻酸钠食品包装薄膜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称取5mg有机溶剂木质素溶于10ml具有抗氧化性能的溶解体系中,超声分散30min;
步骤S2,在室温下,用蠕动泵往S1中滴加去离子水40mL,蠕动泵控制滴加速度为2ml/min,磁力搅拌子的转速为:600rpm;
步骤S3,滴加完后继续搅拌4h,把悬浮液转移到透析袋中,置于过量的去离子水中48h,定期更换去离子水,除去残余的有机溶液;
步骤S4,冷冻干燥得到纳米木质素(LNP);
步骤S5,称取预设量的海藻酸钠(SA)在60℃去离子水中溶解,配制成2wt%的溶液;称取预设量的纳米木质素(LNP)溶解在去离子水中,超声30分钟,配制成0.02wt%的溶液;以不同比例的LNP:SA(0:100、1:99、3:97、5:95和10:90)制备薄膜,并标记为SA、SA/1%LNP、SA/3%LNP、SA/5%LNP和SA/10%LNP;
步骤S6,在步骤S5中的反应混合物中加入1mL山梨酸酯(1.26wt%)对薄膜进行增塑;在80℃下搅拌4小时后,将约50ml的成膜液浇注在直径13.5cm的模具上,在45℃下烘干8小时,形成可食性海藻酸钠食品包装薄膜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食性海藻酸钠食品包装薄膜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的所述溶解体系包含抗氧化试剂和溶解所述抗氧化试剂的溶剂;其中,抗氧化试剂选自丁香醛、紫丁香醛或萘多酚;所述溶剂选自甲醇、乙醇、丙酮、乙腈、乙酸乙酯、丙醇、异丙醇、四氢呋喃和二甲亚砜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食性海藻酸钠食品包装薄膜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解体系中抗氧化试剂的浓度为0.5mg/mL、1.0mg/mL、1.5mg/mL或2mg/m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食性海藻酸钠食品包装薄膜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超声分散30min具体为:采用RSQ-30AS型超声仪对有机溶剂木质素溶液进行超声分散,制成悬浮液,其中,RSQ-30AS型超声仪功率为300W,频率为23kHZ,或者,功率为23W,频率为50HZ。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食性海藻酸钠食品包装薄膜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的透析袋规格为截留分子量MW:8000-140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食性海藻酸钠食品包装薄膜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包括:
通过蒸发、透析去除混合液中多余的溶剂,形成纯净纳米木质素溶液;
在真空条件下,将纳米木质素溶液冷冻成固体,在低温低压条件下利用溶液的升华性能,使固态纳米木质素混合物中脱水以达到干燥状态,形成所需要的纳米木质素,其中,冷冻干燥的温度为-25℃至5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食性海藻酸钠食品包装薄膜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步骤S7,对步骤S6制备得到的复合薄膜向食品整体迁移量进行测试,对于SA/10%LNP复合薄膜测量的最大迁移水平为26.9mg/kg。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食性海藻酸钠食品包装薄膜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步骤S8,对步骤S6制备得到的复合薄膜进行润湿性能测试,添加1wt%的LNP的复合薄膜的静态接触角从35.4°提高到80.7°;当LNP添加量达到10wt%时,复合薄膜的静态接触角从35.4°提高到115.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食性海藻酸钠食品包装薄膜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步骤S9,对制备得到的复合薄膜进行抗菌性能测试。
10.一种可食性海藻酸钠食品包装薄膜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食性海藻酸钠食品包装薄膜材料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可食性海藻酸钠食品包装薄膜材料制备方法制备而成;所述可食性海藻酸钠食品包装薄膜材料至少包括海藻酸钠、纳米木质素和山梨酸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科技学院,未经浙江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9118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