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L波段本振集成式多通道小型化变频组件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291447.8 | 申请日: | 2023-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446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5 |
发明(设计)人: | 陆平;张青;刘志伟;池少腾;金志峰;缪细洋;居秋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八五一一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30/367 | 分类号: | G06F30/367;H04B1/16;G06F115/12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沉雁 |
地址: | 21110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波段 集成 通道 小型化 变频 组件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波段本振集成式多通道小型化变频组件的设计方法,适用于地面电子侦察设备,通过多组件功能的集成,选用表贴式器件、小型化本振源,采用射频信号在组件正反面腔体中互穿技术,巧妙的利用组件的结构件中腔体的高度,合理的划分每种电路所占用的空间,有效的减小了微波分系统中L波段多通道变频组件的体积,实现组件的小型化,在体积、重量方面与部组件集成方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满足了实际工程需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波通信技术,具体涉及一种L波段本振集成式多通道小型化变频组件的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军事和航空航天电子装备向“轻、薄、短,小”化发展,对其电路组件高密度、高功能和高速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L波段本振集成式多通道小型化变频组件作为某地面电子侦察设备微波系统的核心部分,其小型化设计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对于多通道变频系统,采用将多个变频通道集成于一个盒体,正面为采用微组装工艺的变频通道,背面设计为供电以及滤波电路。本振信号通过本振源模块产生。本振信号功分网络采用单独盒体进行设计。变频通道盒体与本振信号功分网络模块之间通过4根射频电缆进行连接。由于采用两个盒体分别设计了变频通道和功分网络,同时需要一个本振源模块提供本振信号,整个系统所占用的面积较大,而且三个盒体之间采用电缆连接,需要制作单独的射频电缆,会增加整个系统的装配时间以及装配成本。
将本振功分网络与变频通道设计在盒体同一面的情况下,一方面会增加模块整体面积,另一方面会遇到本振信号与变频通道交叉的情况。为了避免本振信号与射频链路交叉,将会使用到多层板技术,这样会造成电路成本的上升。
将参考信号放大功分模块单独使用一个盒体进行装配的情况下,会增加模块的数量,从而增加模块所占用的体积,同时需要增加电缆将参考信号与本振源电路进行连接,增加了整个系统的装配时间以及装配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L波段本振集成式多通道小型化变频组件的设计方法,在组件尺寸为78×98×10mm3的情况下,将原本需要4个组件:变频通道、本振源、本振功分网络,参考信号功分电路完成的功能集成到1个组件中,减少了完成相应功能组件的数量,同时省略了本振源组件与本振功分组件、本振功分组件与变频通道、参考信号放大功分组件与本振源组件之间的射频电缆,简化了系统的装配步骤,加快了整个模块的装配速度,减少了整个系统的成本,同时有效的减小了整个系统所占的面积。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L波段本振集成式多通道小型化变频组件的设计方法,其步骤如下:
S1:根据射频接收机中对L波段本振集成式多通道小型化变频组件的尺寸要求以及功能要求,制定出L波段本振集成式多通道小型化变频组件需要包含的功能电路,具体如下:
将L波段本振集成式多通道小型化变频组件限定在尺寸78×98×10mm3的盒体结构中。
所述L波段本振集成式多通道小型化变频组件包括4个相互独立的变频通道,1个本振源电路,1个本振功分电路、1个本振参考信号放大功分电路以及供电滤波电路。4个独立的变频通道对接收到的4路L波段射频信号下变频到70MHz;本振源电路主要功能是产生变频通道所需要的本振信号;本振功分电路是将本振源电路所产生的本振信号进行功分,分别送入4个变频通道;本振参考信号放大功分电路主要功能是将输入变频组件的参考信号进行放大和功分,确保功分后的信号与输入组件的信号在幅度上一致,经过功分的本振参考信号一路送入本振源电路,一路输出组件,作为下一个类似组件的本振参考信号。供电滤波电路主要功能是将输入组件的电压稳定到器件所需要的电压值,并进行滤波处理。
转入步骤S2。
S2:根据射频接收机中对L波段本振集成式多通道小型化变频组件的功能指标要求,对L波段本振集成式多通道小型化变频组件实现的功能进行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方案框图,转入步骤S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八五一一研究所,未经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八五一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914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