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层除尘脱硝滤袋用复合过滤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291634.6 | 申请日: | 2023-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731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超;黄初鑫;王珮钰;郑艳霞;左村村;黄昊飞;徐睿;鹿贵宾;蒋树军;米常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理工大学;山东兴国新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31/32 | 分类号: | B01J31/32;B01D39/14;B01D46/00;B01D46/02;B01D53/86;B01D53/56;B01D53/9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62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255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层 除尘 脱硝滤袋用 复合 过滤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层除尘脱硝滤袋用复合过滤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环保催化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脱硝过滤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铈锰催化剂的制备、催化剂的负载以及加固负载,之后按照过滤层、脱硝过滤层和过滤层的顺序组合,使得脱硝过滤层可以固定在两过滤层之间得到复合过滤层,并将其进一步应用于多层除尘脱硝滤袋中。本发明将SCR脱硝技术与袋式除尘器相结合,改进除尘滤袋的滤袋,通过在滤袋的过滤层上添加负载低温脱硝催化剂的脱硝过滤层,使得在原有的过滤功能的基础上,增加脱硝功能,使得除尘和脱硝这两个最为核心的步骤合二为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催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层除尘脱硝滤袋用复合过滤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SCR(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即选择性催化还原法,是指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利用还原剂(如NH3、液氨、尿素)来“有选择性”地与烟气中的NOx反应并生成无毒无污染的N2和H2O,该过程由于使用了催化剂,从而大大降低了反应时的反应温度,使得还原反应可以在较低温度下进行。
布袋除尘器是一种干式除尘装置,它适用于捕集细小、干燥非纤维性粉尘。滤袋采用纺织的滤布或非纺织的毡制成,利用纤维织物的过滤作用对含尘气体进行过滤,当含尘气体进入布袋除尘器,颗粒大、比重大的粉尘,由于重力的作用沉降下来,落入灰斗,含有较细小粉尘的气体在通过滤料时,粉尘被阻留,使气体得到净化。但是现有的布袋除尘器除尘过滤效果并不理想,存在脱硝稳定性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层除尘脱硝滤袋用复合过滤层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脱硝过滤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铈锰催化剂的制备
通过水热法制备铈锰催化剂;
(2)催化剂的负载
将步骤(1)制备的铈锰催化剂与水混合超声,负载于载体上,自然过滤,干燥;
(3)加固负载
将步骤(2)得到的负载有铈锰催化剂的载体置于1wt%的PVP(聚乙烯吡咯烷酮)或PVA(聚乙烯醇)溶液中浸泡,干燥,得到所述脱硝过滤层。
进一步地,步骤(1)铈锰催化剂的制备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将铈源、锰源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水热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后焙烧,得到所述铈锰催化剂;
或将铈源、锰源和铁源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水热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后焙烧,得到所述铈锰催化剂。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铈源、锰源中铈、锰离子的摩尔比为1∶1,所述铈源、锰源中铈、锰离子总和与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分子的摩尔比为1∶5,所述铁源占铈源、锰源总质量的1%。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水热反应的温度为120~160℃,时间为10~14h。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干燥的温度为100~140℃,时间为6~10h;所述焙烧的温度为350℃~450℃,时间为3~5h。
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超声的时间为3~5h,所述干燥的温度为100℃~140℃,时间为7~9h。
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载体的材料为涤纶、聚乙烯、聚四氟乙烯、芳纶、聚酰亚胺或聚苯硫醚,通过针刺的方式,经纬交错编织而成。
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浸泡的时间为10~14h,所述干燥的温度为130℃~170,时间为10~14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理工大学;山东兴国新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理工大学;山东兴国新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916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外延生长检测方法
- 下一篇:可见光通信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可见光通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