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黄颡鱼受精卵高效脱黏和孵化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294401.1 | 申请日: | 2023-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718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何金钊;潘全燕;陈子桂;冯鹏霏;覃定彪;唐东姣;冯勇翔;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引育种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A01K61/17 |
代理公司: | 南宁智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29 | 代理人: | 邓世江 |
地址: | 530000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黄颡鱼 受精卵 高效 孵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颡鱼受精卵高效脱黏和孵化的方法,具体涉及黄颡鱼养殖技术领域,包括步骤一、配置脱黏液、步骤二、受精卵脱黏,步骤三、受精卵分离,步骤四、流水槽控制,步骤五、受精卵孵化。本发明在对受精卵脱黏处理后,能够对未受精完全和受精完全的受精卵进行分离处理,避免黄颡鱼鱼仔在孵化的过程中,未受精卵在孵化池中容易腐坏,加剧病菌繁殖,影响受精卵孵化和后续苗种培育,保证黄颡鱼受精后的存活率,而且在孵化黄颡鱼的过程中,能够减少剑水生物对黄颡鱼的受精卵的存活造成影响,保证黄颡鱼在适合的环境下孵化,提高黄颡鱼的孵化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黄颡鱼养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黄颡鱼受精卵高效脱黏和孵化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我国养殖业的发展,人工养殖的技术也越来越娴熟,鱼类养殖早已成为人工赖以生存的技术之一,不仅保证鱼类的生长,也能够保证人们经济的主要来源;
黄颡鱼是鲿科,属一种常见的淡水鱼,体延长,稍粗壮,吻端向背鳍上斜,后部侧扁,头略大而纵扁,头背大部裸露,吻部背视钝圆,口大,眼中等大,鼻须位于后鼻孔前缘,伸达或超过眼后缘,鳃孔大,向前伸至眼中部垂直下方腹面,背鳍较小,具骨质硬刺,前缘光滑,脂鳍短,基部位于背鳍基后端至尾鳍基中央偏前,臀鳍基底长,起点位于脂鳍起点垂直下方之前,胸鳍侧下位,骨质硬刺前缘锯齿细小而多,腹鳍短,末端伸达臀鳍,肛门距臀鳍起点与距腹鳍基后端约相等,尾鳍深分叉,末端圆,活体背部黑褐色,至腹部渐浅黄色,沿侧线上下各有一狭窄的黄色纵带,约在腹鳍与臀鳍上方各有一黄色横带,交错形成断续的暗色纵斑块,尾鳍两叶中部各有一暗色纵条纹。
黄颡鱼多栖息于缓流多水草的湖周浅水区和入湖河流处,营底栖生活,尤其喜欢生活在静水或缓流的浅滩处,且腐殖质多和游泥多的地方,杂食性,自然条件下以动物性饲料为主,鱼苗阶段以浮游动物为食,成鱼则以昆虫及其幼虫、小鱼虾、螺蚌等为食,也吞食植物碎屑,分布于老挝、越南、中国、朝鲜、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南部,在中国分布于珠江、闽江、湘江、长江、黄河、海河、松花江及黑龙江等水系。
专利申请号CN202010668295.5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绿鳍马面鲀受精卵脱黏和孵化方法,所述的方法为将来源于地衣芽孢杆菌的碱性蛋白酶溶于海水中,制备成5g/L的脱黏溶液;收集绿鳍马面鲀的受精卵,将受精卵放入脱黏液中,不断翻动混匀,当受精卵不再相互粘黏、黏附于桶壁,并呈现一定光亮透明的状态时停止脱黏,脱黏后的受精卵通过增加海水盐度来分离受精卵和未受精卵,分离后的受精卵冲洗干净后按照正常程序孵化。本发明发方法能够减少孵化和育苗过程的病菌污染,提高孵化率和出苗率。
但是该方法在实际操作时,在对受精卵进行分离后,需要将分离后完全受精受精卵取出,进而在取出安全受精的受精卵过程中,容易导致搅动高浓盐水,造成漂浮在表面的受精卵下沉,处于底部的未受精卵上升,促使受精卵分离不彻底,中间夹杂未受精卵,需要采用多次分离方法,操作麻烦,费时费力,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黄颡鱼受精卵高效脱黏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技术方案针对现有技术解决方案过于单一的技术问题,提供了显著不同于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黄颡鱼受精卵高效脱黏和孵化的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黄颡鱼受精卵高效脱黏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配置脱黏液,将100-125g滑石粉和20-25g食用盐加入10L水中,混合搅拌后得到悬浮液;
步骤二、将黄颡鱼受精卵放入脱黏液中,用羽毛缓慢且不断的搅动至30min,当受精卵不再相互粘黏,粘附于容器内壁,并呈现一定的光亮透明状时,即可停止脱黏;
步骤三、受精卵分离:
(1)将高浓盐水加入容器中,并且在容器的内部安装渔网,且在渔网的顶部、中部以及底部分别安装拉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引育种中心,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引育种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944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换热装置、换热系统及换热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边坡稳定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