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虚实交互的城市轨道交通仿真验证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00676.1 | 申请日: | 2023-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156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魏运;杨军;赵华伟;陈炎;程晏;臧烁;张岚;朱鸿涛;禹丹丹;陶宇龙;谢莎婷;赵丽媛;郭浩;赵晔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技术创新研究院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L27/60 | 分类号: | B61L27/60;G06F30/20;G06F16/215;G06F16/25;G06F9/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7 | 代理人: | 房婉琼 |
地址: | 100071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虚实 交互 城市 轨道交通 仿真 验证 平台 | ||
1.一种基于虚实交互的城市轨道交通仿真验证平台,该平台包括
计算引擎,用于处理仿真和模型的运算,提供高效的计算能力;
存储系统,用于存储仿真和模型的数据,采集的数据及处理后的数据,并且管理数据的存取,其支持对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的快速访问和查询,并能够进行数据备份和恢复;
数据采集与传输接口,用于从真实的场景中获取数据,并能够实时传输数据到仿真平台中进行处理和分析;
数据处理器,用于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预处理、数据转换等;
人机交互接口,负责处理用户与仿真平台的交互,提供用户友好的操作界面;
其特征在于,该平台还包括
场景管理器,负责管理仿真场景的生成和配置,通过预先定义的场景模板,方便用户定义和管理仿真场景;
模型管理器,负责管理仿真模型的生成和配置;
推理模块接口,负责处理推理模型的输入和输出,并通过接入强化学习算法完成自动驾驶等任务;
虚实交互管理器,负责管理仿真场景和实际场景之间的交互,将虚拟环境与现实环境融为一体;
评估管理器,负责评估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并出具评估报告;
任务管理器,用于管理并控制仿真中的各种任务和进程,跟踪和监控正在运行的任务,包括模型的构建和仿真运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等;其还提供资源分配和管理,例如分配计算资源和内存,并设置任务优先级,以便在需要时优先处理关键任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虚实交互的城市轨道交通仿真验证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场景管理器具体包括如下模块:
场景定义模块,其支持多种任务场景的定义,包括定义场景类型、场景参数、场景元素、场景数据等;所述多种任务场景包括列车运行的场景和紧急制动的场景,针对所述列车运行的场景,场景定义模块定义列车速度、加速度、运行轨迹等参数;针对所述紧急制动的场景,场景定义模块定义制动距离、制动时间等参数;
场景调度模块,其根据场景类型、场景优先级、场景执行状态执行多种任务场景的调度;根据不同的场景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或事件触发来执行,或者按照紧急情况的优先级高低来执行,或者按照固定任务顺序执行;
场景实现模块,其根据场景元素、场景数据、场景交互进行多种任务场景的实现;针对列车运行的场景,调用列车模型、运行控制算法等元素,同时与紧急制动场景交互;针对紧急制动的场景,调用列车制动模型、制动控制算法等元素,同时与列车运行场景交互;
场景管理模块,其根据场景创建、场景销毁、场景信息获取进行多种场景的管理;其支持场景的动态创建和销毁,以及对场景信息的获取和展示,包括当前场景状态、场景执行进度、场景执行结果等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虚实交互的城市轨道交通仿真验证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虚实交互管理器具体包括虚部数据接口,实部数据接口,任务信息接口,交互中心;
虚部数据接口接收虚拟环境产生的数据,包括虚拟列车的速度、加速度、位置、障碍物的位置等;
实部数据接口接收真实环境的信息,包括真实列车的速度、加速度、位置等;
任务信息接口接受来自任务管理器下发的任务信息,任务信息规定了虚实如何进行交互;
交互中心根据任务信息、虚部数据、实部数据,完成虚实交互;交互中心在双向信息传递的基础上,完成多种情形的虚实交互功能,所述虚实交互功能包括对应型虚实交互和非对应型级别虚实交互;
所述对应型虚实交互为实物列车A和虚拟列车B一一对应交互;虚部数据接口接收虚拟列车B的数据信息,实部数据接口接收实物列车A的数据信息;
所述非对应型虚实交互,为实物列车A和虚拟列车C或D并非一一对应的进行交互,虚拟列车C或D和实物列车A共同完成任务,虚部数据接口接收虚拟列车C或D的数据信息,实部数据接口接收实物列车A的数据信息;
交互中心根据任务信息的要求,将以上收集虚实信息进行整合,然后将整合的信息通过接口反馈给相应的列车,进而更新列车自身的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技术创新研究院分公司,未经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技术创新研究院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0067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学成像镜头
- 下一篇:一种排水管道非开挖短管置换施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