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飞灰与碳化渣协同处理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310304159.1 | 申请日: | 2023-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292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4 |
发明(设计)人: | 耿海榕;黄伟强;郭鹏飞;董方敏;张俊耀;康广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和惠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惠禾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B3/38 | 分类号: | B09B3/38;B09B3/40;B09B3/35;B09B10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化 协同 处理 工艺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飞灰与碳化渣协同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将飞灰、碳化渣、水和配料混合均匀,制得飞灰浆料;S2、将所述飞灰浆料进行加热处理,加热温度为102~106℃,加热时长为50~60分钟,制得中间体;S3、将所述中间体进行粉碎处理,制得颗粒物;S4、将所述颗粒物进行熔融处理,制得玻璃体。本申请采用溶液混合的方式,可使得飞灰等原料较充分地进行混合,从而使得玻璃体中的成分分布较均匀,并采用加热处理的方式使得水蒸发以及水溶性氯逸出,减少了工业废水的产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飞灰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飞灰与碳化渣协同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飞灰是垃圾焚烧后烟气除尘系统收集的物质,飞灰中含有大量可溶性重金属和二噁英等,属于危废,目前,处理飞灰的主流方式为高温稳定化处置,高温处理飞灰的方法为:将水洗后的飞灰与玻璃粉等添加剂混合得飞灰混合物,之后,将飞灰混合物投放到等熔融系统内,将飞灰混合物进行熔融,飞灰中的二噁英等有机污染物发生高温分解,而熔渣快速冷却形成致密且稳定的玻璃体,从而有效控制重金属的浸出。
现有的高温处理飞灰存在如下缺陷:一、飞灰进行多级水洗后,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废水,工业废水需要处理后才能排放;二、水洗后的飞灰与添加剂以固态形式进行混合,存在混合不均匀的问题,导致部分玻璃体中毒性浸出物的量超出规定,而部分玻璃体中毒性浸出物的量却远低于规定。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至少一种技术问题,开发一种原料混合均匀并且产生较少工业废水的飞灰处理工艺,本申请提供一种飞灰与碳化渣协同处理工艺。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飞灰与碳化渣协同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将飞灰、碳化渣、水和配料混合均匀,制得飞灰浆料;
S2、将所述飞灰浆料进行加热处理,加热温度为102~106℃,加热时长为50~60分钟,制得中间体;
S3、将所述中间体进行粉碎处理,制得颗粒物;
S4、将所述颗粒物进行熔融处理,制得玻璃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摈弃了现有的固态混合模式,而是采用溶液混合的方式,可使得飞灰等原料较充分地进行混合,从而使得玻璃体中的毒性浸出物分布较均匀,并采用加热处理的方式使得水蒸发以及水溶性氯逸出,减少了工业废水的产生。
可选的,所述配料包括稻壳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稻壳粉富含木质素和二氧化硅,木质素分子结构中存在大量的酚羟基、醇羟基等亲水基团,增加了亲水性,可以调节原料混合时的流动性能;硅是形成玻璃体结构的主要元素,二氧化硅可在高温熔融处理时,促进颗粒物形成玻璃体。
可选的,步骤S1,按重量份数计,所述飞灰45~52份,碳化渣9~12份,水12~16份,配料2.2~2.8份。
可选的,步骤S1,飞灰、碳化渣、水和配料通过搅拌装置混合均匀,搅拌时的转速为70~85转/分钟,搅拌时长为25~30分钟。
可选的,步骤S1,所述碳化渣中碳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35%,硅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2%,铁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碳化渣为有机固废经热解处理后的残余物,也是一种危废物,碳化渣富含碳元素,可为加热飞灰浆料时提供热量,使得飞灰浆料中的水及可溶性氯较快地蒸发,还可为熔融处理时提供热量,从而减少熔融炉燃料的消耗,此外,碳化渣还富含硅、铁等,可与飞灰中的钙在高温熔融处理时较好地结合,形成玻璃化产物。
可选的,步骤S2中加热处理过程中排出的气体流至水箱内,从水箱流出的水经除氯后可作为步骤S1中水的来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热处理使得飞灰浆料中的水蒸发以及水溶性氯逸出,并与水接触,水可以吸收可溶性氯,蒸发的水蒸气冷凝成水可以得到循环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和惠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惠禾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和惠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惠禾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041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