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掘进机主轴承寿命预测方法、装置及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04790.1 | 申请日: | 2023-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412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发明(设计)人: | 麻成标;文寄望;李胜;刘华;魏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1M13/04;G01M13/045;G06F18/10;G06F18/213;G06F119/14;G06F111/08;G06F119/04;G06F119/02 |
代理公司: | 长沙七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4 | 代理人: | 张勇;周晓艳 |
地址: | 1000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掘进 机主 轴承 寿命 预测 方法 装置 介质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掘进机主轴承寿命预测方法、装置及介质,所述方法通过采集掘进机主轴承的运动状态数据,然后基于运动状态数据构建掘进机主轴承的健康状态指标,根据健康状态指标将掘进机主轴承的运行过程划分为退化阶段和临界阶段;进一步地,在退化阶段中基于运动状态数据和掘进机主轴承的转速计算掘进机主轴承的总寿命,在临界阶段中根据掘进机主轴承的失效模式计算掘进机主轴承剩余使用寿命。本发明的优点是,掘进机主轴承寿命预测的准确性高,综合考量了振动信号、载荷、润滑油温度以及颗粒数等参数,实现了对掘进机主轴承使用寿命的全面精准预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掘进机主轴承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掘进机主轴承寿命预测方法、装置及介质。
背景技术
掘进机是集合机械、电气、液压、气动、导向、传感及信息技术等为一体,能够进行连续作业并能完成掘进、支护和出渣等施工工序的工厂化流水线式作业的隧道施工装备,被誉为“工程机械之王”,能适应恶劣的工作环境,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高。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铁路隧道、城市地铁、水利工程、公路隧道、城市市政燃气管道工程、排污管道工程盾构法施工在全面铺开,掘进机市场总需求呈快速增长趋势,也给掘进机主轴承带来广阔的市场。
作为掘进机的主要关键部件,刀盘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刀盘系统中的主轴承是传递掘进动力和运动的关键零件,在工作中承受着巨大的轴向力、倾覆力矩和一定的径向力,其性能、寿命和可靠性直接影响掘进机的施工进度、安全和掘进里程。掘进机主轴承的使用寿命不仅与结构设计息息相关,而且与载荷工况、润滑密封关系密切,为提高掘进机主轴承在运行过程中的可靠性,应实时监测掘进机主轴承的运行情况,精准预测掘进机主轴承的使用寿命,并及时调整掘进机主轴承的润滑情况,延长掘进机主轴承的使用寿命。
目前对于掘进机主轴承使用寿命的预测主要根据ISO 281来进行的,在设计掘进机主轴承后基于载荷工况可对掘进机主轴承的使用寿命做一个保守估计,然而这种方法并没有考虑实际工况对掘进机主轴承使用寿命的影响。为进一步实现对掘进机主轴承使用寿命的预估,可实时监测掘进机主轴承的受载情况,建立寿命预估模型,求出等效总消耗寿命,从而得出掘进机主轴承剩余的使用寿命,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受载情况没有对润滑等进行估算,进而测算主轴承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急需一种掘进机主轴承寿命预测方法、装置及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掘进机主轴承寿命预测方法、装置及介质,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掘进机主轴承寿命预测方法,包括:
步骤S1:采集掘进机主轴承的运动状态数据及掘进机主轴承的转速;
步骤S2:基于步骤S1中的运动状态数据构建掘进机主轴承的健康状态指标;
步骤S3:根据步骤S2中的健康状态指标将掘进机主轴承的运行过程划分为退化阶段和临界阶段,所述退化阶段表示掘进机主轴承的寿命处于稳定性能衰减的阶段,所述临界阶段表示掘进机主轴承出现失效,掘进机主轴承的寿命处于急剧性能下降的阶段;
步骤S4、计算掘进机主轴承的寿命,具体包括:
针对退化阶段:根据步骤S1中的运动状态数据和掘进机主轴承的转速计算掘进机主轴承的总寿命;
针对临界阶段:计算掘进机主轴承剩余使用寿命。
优选的,在步骤S1中,所述运动状态数据包括振动信号集合、载荷集合、润滑油温度集合以及颗粒数集合所述振动信号集合包括轴向振动信号以及径向振动信号,所述载荷集合包括主推载荷、辅推载荷和径向载荷。
优选的,在步骤S2中,所述健康状态指标由振动信号集合以及载荷集合构建,当掘进机主轴承的运动状态数据满足健康状态指标时,掘进机主轴承处于健康状态,所述健康状态指标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047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