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体式可调节船用散流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12259.9 | 申请日: | 2023-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386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发明(设计)人: | 陈广旭;臧建彬;仇中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J2/10 | 分类号: | B63J2/10;B63J2/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 |
地址: | 20012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式 调节 船用散流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体式可调节船用散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散流器本体,散流器本体的出风口设有多个导流格栅,每个导流格栅通过旋转轴与散流器本体转动连接,散流器本体的进风口和导流风道出风口可拆卸连接,每个导流格栅与控制导流格栅转动角度的控制结构连接。本发明通过将现有的布风器送风方式改为散流器送风,散流器和导流风道设置为可拆卸连接,使得可以根据船舶舱室内的现场情况选择合适的导流风道长度与合适的散流器安装位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流器,尤其涉及一种分体式可调节船用散流器,属于海洋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一艘大型邮轮一般设置有不同类型的上千个住舱舱室,客船内舱室通风换气时,需要在内舱室上安装空调装置,布风器是常用的船舶空调送风系统末端装置。一般舱室单元的通风系统是通过单元天花板上的布风器进风,由于客船的内舱室本身空间狭小,在布置空调装置时,空调用以通风换气的管道等容易在内舱室中形成堆积,管路不好分布。特别是布风器的安装,占用了舱室本来就低矮的层高,使的客船舱室活动空间变小、降低了客船舱室的美观性。而气流在布风器管道内的损耗也使得船舶的整体能耗增加,此外不同舱室内的布置不同,如船舶的设备舱室、人员聚集的会议舱室等,舱室内的热源集中位置不同,因此在舱室中存在着对空调的制冷(制热)需求不同的区域,单一的送风末端安装方式,并不能满足不同舱室对于空调的需求。此外,作为客船应以客字为先,美观性和舒适性尤其重要,因此减小设备占用空间、降低制作成本、提高舱室居住的舒适性成为普遍追求。为此,提供了一种分体式可调节船用散流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减小船用设备的占用空间、降低制作成本,从而增大客船舱室的空间,提高舱室居住的舒适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分体式可调节船用散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散流器本体,散流器本体的出风口设有多个导流格栅,每个导流格栅通过旋转轴与散流器本体转动连接,散流器本体的进风口和导流风道出风口可拆卸连接,每个导流格栅与控制导流格栅转动角度的控制结构连接。
通过导流风道、散流器本体可拆卸连接,配合导流格栅,从而可以实现根据舱室的需求选择不同的出风口安装位置或出风角度。避免不同舱室在安装送风末端装置时的失误,安装位置灵活,进而达到美观和人员居住舒适的目的。
优选地,所述的导流风道的出风口设有导流风道接口,导流风道接口与散流器本体进风口的接口相匹配;导流风道接口插入散流器本体的接口中。
由于流体流向是从导流风道流向散流器本体,因此将导流风道插入散流器本体中,增强导流风道和散流器本体间的气密性,减少流体在导流风道和散流器本体之间的流动损耗。
优选地,所述的导流风道接口外侧套设有密封圈,导流风道接口和散流器本体的接口通过密封圈密封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导流风道接口和散流器本体的接口为矩形结构,密封圈上位于矩形结构直角处的厚度大于其他所有位置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的导流风道接口和散流器本体的接口之间设有密封胶层。
优选地,所述的导流风道接口和散流器本体的接口为矩形结构,密封胶层上位于矩形结构直角处的厚度大于其他所有位置的厚度。
从而增强导流风道和散流器本体间的气密性,减少流体在导流风道和散流器之间的流动损耗。
优选地,每个所述的导流格栅中心与设于散流器本体的上下外壳上的旋转轴连接,旋转轴转动设于散流器本体的上下外壳上;或者,每个导流格栅中心分别连接有轴承,每个轴承套在其对应的旋转轴外侧,每个旋转轴两端与散流器本体的上下外壳固定连接;每个导流格栅可沿其对应的旋转轴旋转的角度范围为180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力大学,未经上海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122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塑料包装用覆膜机
- 下一篇:一种土地治理生态修复喷洒装置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