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模电控减震器及双模式切换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18715.0 | 申请日: | 2023-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986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8 |
发明(设计)人: | 毛利剑;杨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万向马瑞利减震器有限公司;万向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19 | 分类号: | F16F9/19;F16F9/32;F16F9/46;B60G13/08;B60G17/015;B60G17/018;B60G17/08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陈琦 |
地址: | 311215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模 减震器 切换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模电控减震器及双模式控制方法,涉及减震器领域,包括活塞阀、活塞杆、压缩阀、工作缸和贮油筒,贮油筒套设在工作缸外形成双筒式结构,工作缸内腔置入活塞阀和活塞杆,活塞杆通过阀组件连接带动活塞阀;阀组件包括套设在活塞阀上的低压阀和固定在活塞杆上的电磁阀,在阀组件内设有用于连通活塞上腔和活塞下腔的低阻尼通道,该低阻尼通道并由ECU控制单元控制启闭;活塞阀上开设若干活塞节流孔,形成常开启的高阻尼通道。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置电磁开关的电控减震器技术,通过调校后预置的运动与舒适两种模式的阻尼来为用户设定需求并供实际选择,采用电流开关的简易方式来选择电磁阀的开合,实现阻尼的调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减震器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模电控减震器及双模式切换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减震器常见的为双筒式结构,双筒即贮油筒和工作缸,活塞杆与活塞部分受到来自车身的激励下从而被动地在工作缸中运动,减震器内部的油液通过活塞阀和压缩阀循环流动在工作缸和贮油筒之间,油液在流动中通过间隙节流产生阻尼力,阻尼力根据活塞速度大小而变化。
现有技术的缺点是阻尼力仅根据活塞运动速度而变化,不能根据实时路况和驾驶行为做出及时调整,一般整车的调校即便做到极致,也只能满足多数常规路面工况下的固定而有限的驾乘感受,且受限于最终用户的意见,特别是在颠簸路况驾乘体验较差,且没有任何用户的主动参与感。
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9114151A)公开了一种用于双筒减震器的外置式阻尼调节电磁阀,包括有壳体,壳体一端固设于双筒减震器主体外并与双筒减震器主体相连通,壳体远离减震器主体的一端设有电磁性套管,电磁性套管包括有电磁性套管主体及与电磁性套管主体同心设置的电磁性套管外环,电磁性套管外环与电磁性套管主体之间形成第一容置腔,第一容置腔中设置有线圈,电磁性套管主体内部设有第二容置腔,电磁性套管主体相对设置电磁性套管外环的另一端设有呈环状分布且一端与电磁性套管主体内部相连通另一端与壳体内部相连通的回油孔,壳体内靠近减震器主体设有调节电磁阀,调节电磁阀包括有阀座,阀座与壳体之间形成环形回油通道。
然而,电磁阀外置在双筒减震器上,需要与双筒减震器装配后才能使用,增加了制造和装配成本。此外,该结构也难以实现用户主动参与的阻尼模式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双模电控减震器及双模式切换方法,为用户提供能够自主选择的两种模式的阻尼力值。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这种双模电控减震器,包括活塞阀、活塞杆、压缩阀、工作缸和贮油筒,所述贮油筒套设在工作缸外形成双筒式结构,贮油筒与工作缸之间形成用于存储油液的贮油腔,工作缸内腔置入活塞阀和活塞杆,活塞阀与工作缸内壁滑动密封,将工作缸的内腔分隔为活塞上腔和活塞下腔,活塞杆通过阀组件连接带动活塞阀;所述压缩阀设于所述双筒式结构底部,用于连通活塞下腔与贮油腔,活塞杆从所述双筒式结构上端穿出,并通过所述双筒式结构上端的油封实现滑动密封;所述阀组件包括套设在活塞阀上的低压阀和固定在活塞杆上的电磁阀,低压阀和电磁阀相互连接,在所述阀组件内设有用于连通活塞上腔和活塞下腔的低阻尼通道,该低阻尼通道常关闭,并由电磁阀控制开启,电磁阀与车辆的ECU控制单元电连接,通过信号进行控制;活塞阀上开设若干活塞节流孔,用于连通活塞上腔和活塞下腔,形成常开启的高阻尼通道。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活塞杆为中空结构,供电磁阀线圈线束穿过,电磁阀通过电磁阀线圈线束与ECU控制单元电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阀组件还包括密封连接在低压阀与电磁阀之间的分流器,分流器内设置分流腔,分流腔通过分流器外壁上开设的若干分流孔与活塞上腔连通,电磁阀的动铁一端滑动设置在分流腔内,用于控制分流孔的开闭。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动铁的另一端通过弹簧安装在电磁阀内,电磁阀内的线圈通过触片与电磁阀线圈线束电连接;当线圈不通电时,动铁的外壁将各分流孔堵住;当线圈通电时,动铁通过外壁上的导流槽将各分流孔与分流腔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万向马瑞利减震器有限公司;万向集团公司,未经浙江万向马瑞利减震器有限公司;万向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187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