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降低研磨后体镍污染的清洗及碱腐蚀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27501.X | 申请日: | 2023-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038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发明(设计)人: | 王鸣;徐暎昊;杨晓瞳;林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中欣晶圆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1/306 | 分类号: | H01L21/306;H01L2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融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66 | 代理人: | 沈相权 |
地址: | 3112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降低 研磨 后体镍 污染 清洗 腐蚀 工艺 | ||
1.一种降低研磨后体镍污染的清洗及碱腐蚀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第一步:在清洗设备的药液槽内,硅片在第一槽进行碱腐蚀前预清洗,清洗溶液由0.3%~1%的HF、1%~5%的H2O2和5~50mg的卟啉组成,接着第二槽通过快速排水冲洗的作用,使得纯水将硅片表面的残余药液清洗干净;
第二步:在清洗设备的药液槽内,硅片在第三槽内进行碱腐蚀反应,碱腐蚀溶液为水中添加50~200ml浓度为50%的EDTA-4K作为金属螯合剂,碱腐蚀溶液浓度为25%~35%;
碱腐蚀反应温度设定为55℃~65℃,循环流量为25±5L/min,硅片通过药液槽底部滚动托盘带动旋转,转速为10rpm;完成碱腐蚀反应后由第四槽通过快速排水冲洗的作用,使得纯水将硅片表面的残余药液清洗干净;
第三步:在清洗设备的药液槽内,硅片在第五槽内进行腐蚀后清洗,第五槽药液由1%~3%的HCl和2%~5%的H2O2组成;完成腐蚀后清洗由第六槽通过快速排水冲洗的作用,使得纯水将硅片表面的残余药液清洗干净;
第四步:在第七槽采用慢提拉槽结构在温度为35℃的纯水中清洗,纯水溢流流量为10±3L/min,慢提拉速度为1.2mm/s;
第五步:采用红外烘干对硅片表面的水分进行消除,烘干温度为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研磨后体镍污染的清洗及碱腐蚀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卟啉为5,10,15,20-四(4-羟苯基),CAS RN:51094-17-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低研磨后体镍污染的清洗及碱腐蚀工艺,其特征在于:经过长时间清洗加工后,第一槽中会积累较高浓度的Ni离子,后续的清洗过程中高浓度的Ni离子会沉积至硅片表面造成逆污染,采用螯合剂对药液槽内的Ni离子进行螯合,减少或避免Ni离子在硅片表面的再度沉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降低研磨后体镍污染的清洗及碱腐蚀工艺,其特征在于:Ni在单晶硅内的扩散系数与温度的关系具有如下形式:
其中A和B为常数,D(T)为随温度变化的扩散系数,T为温度,扩散系数的对数与温度呈负的倒数关系,温度越低扩散系数越小,且在低温段变化更明显,通过降低碱腐蚀的反应温度来减少Ni在硅片表层的扩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研磨后体镍污染的清洗及碱腐蚀工艺,其特征在于:在碱腐蚀前预清洗和腐蚀后清洗过程中,药液温度为常温,循环流量为25±5L/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研磨后体镍污染的清洗及碱腐蚀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EDTA-4K为CAS:5964-35-2,C10H12N2K4O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中欣晶圆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中欣晶圆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2750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