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阵列式感应加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27982.4 | 申请日: | 2023-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933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发明(设计)人: | 彭建军;仲志丹;王延召;赵会广;米佃帅;王军华;李向攀;方照博;豆义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05D3/02 | 分类号: | B05D3/02 |
代理公司: | 郑州浩翔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49 | 代理人: | 吕响声 |
地址: | 471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阵列 感应 加热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阵列式感应加热装置,涉及大口径钢质管道防腐技术领域,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内加热模块对待喷涂钢管内壁进行加热,同时外加热模块对待喷涂钢管外表面的翅环片进行加热,消除翅环片对待喷涂钢管的温度影响,实现待喷涂钢管的喷涂前的部位温度稳定均匀,避免影响喷涂效果出现环痕的情况;设置加热单元的加热线圈对待喷涂钢管内壁进行加热,导磁体阻挡一侧的磁感线,避免磁感线散射到加热箱上,导致加热箱发热,降温速度跟不上,影响使用效果;采用加热单元的圆周位置排布及前后位置排布,使加热均匀,在保证加热效果同时节约能耗,避免由于加热不均引起的喷涂效果不佳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口径钢质管道防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阵列式感应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区域性结构输水管道主要采用水泥管道或者液体油漆喷涂钢管,水泥管道的使用寿命为30年,液体涂料喷涂管道使用寿命20年,后期的维修维护成本较高,而且大量的钢筋混凝土、油漆的使用不符合环保趋势,传统的大直径钢管(>DN4000mm)材质管道一般采用液体涂料喷涂,因为防腐材料的问题,耐腐蚀性能较差,寿命一般在10年左右,超期服役会出现漏水甚至爆管现象。
未来利用大口径钢质管道内FBE防腐作为输水管道是一个必然趋势,但是现有内FBE防腐需要再喷粉状涂料之前需要对待喷涂钢管内壁进行加热,再利用静电吸附完成内FBE喷涂,但现有一些加热设备结构简单,加热单元之间位置关系设置不合理,加热效果不佳,容易造成喷涂厚度不均匀出现环形痕迹,影响防腐质量,还有一些加热装置为了避免由于加热不均匀出现环形痕迹,对整个管道端面进行加热,但其实在钢管转动时速度较慢,有一半钢管是无用的加热,浪费能源,不能满足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阵列式感应加热装置。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阵列式感应加热装置,包括外加热模块和内加热模块,所述内加热模块包括安装在内FBE喷涂悬臂上的安装板和安装在安装板上的若干个加热单元,所述安装板的形状为半圆环形,所述加热单元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板前侧,所述加热单元包括加热箱、加热线圈和导磁体,所述加热箱通过固定架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加热箱靠近待喷涂钢管内壁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加热线圈,所述加热箱内部对应所述加热线圈固定安装导磁体;所述外加热模块与所述内加热模块对应设置,所述外加热模块设置在所述待喷涂钢管外部,所述外加热模块包括外加热器和加热框,所述加热框下部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加热器上,所述加热框的形状∠形,所述加热框靠近所述待喷涂钢管一侧设置为框形结构套在所述待喷涂钢管外表面的翅环片上。
优选的:所述加热线圈和所述加热框靠近待喷涂钢管的一端分别设置为与所述待喷涂钢管内外表面弧度相适应的弧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加热线圈采用电磁感应扫描加热,所述加热框采用IGBT高频线性补温。
优选的:所述加热单元从左到右依次分为第一加热单元、第二加热单元、第三加热单元和第四加热单元,所述第一加热单元、所述第二加热单元、所述第三加热单元和所述第四加热单元拼成圆心与所述待喷涂钢管圆心轴重合的圆弧。
优选的:所述加热单元在所述安装板上前后错位设置。
优选的:相邻两个所述加热单元之间错位距离L设置为50mm。
优选的:所述第一加热单元和所述第二加热单元与所述第四加热单元和所述第三加热单元成轴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第一加热单元与所述第二加热单元的夹角β1设置为43°,所述第二加热单元与所述第三加热单元的夹角β2设置为45°,所述第三加热单元与所述第四加热单元的夹角β3设置为43°。
优选的:所述加热线圈与所述待喷涂钢管内壁的距离m设置为45mm,所述导磁体与所述待喷涂钢管内壁的距离n设置为71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未经河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279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