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葡萄白粉菌效应因子、其互作蛋白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33677.6 | 申请日: | 2023-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790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文颖强;穆波;冯嘉玥;滕兆林;陈锦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31 | 分类号: | C12N15/31;C12N15/29;C12N15/55;C07K14/37;C07K14/415;C12N9/18;C12N15/82;A01H5/00;A01H6/88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知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87 | 代理人: | 杨巍;柴春玲 |
地址: | 7121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葡萄 白粉 效应 因子 蛋白 及其 应用 | ||
本申请公开了分离的葡萄白粉菌En.NAFU1效应因子CSEP080及其互作蛋白VviB6f和VviPE。本申请还涉及通过在葡萄中沉默互作蛋白VviB6f和VviPE,提高葡萄的抗白粉病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抗逆基因鉴定及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葡萄响应白粉菌侵染的基因的分离和鉴定、其互作蛋白及其抗白粉病的应用。
背景技术
白粉病是严重危害葡萄生产的重要真菌病害,常导致严重减产甚至绝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为防控该病,生产上每年需要喷洒农药20-30次,严重影响葡萄产品的食用安全,威胁人体健康,污染生态环境。目前,葡萄育种者越来越强烈地认识到,尽快挖掘白粉菌致病机理,并积极开展葡萄精准抗病分子育种,是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植物与病原菌互作过程中,病原菌保守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被植物细胞表面的模式识别受体PRR蛋白识别并激发植物的免疫系统(PTI),为了抑制植物的免疫系统,病原菌会进化出大量编码效应因子的基因。效应因子与传递PTI信号的关键蛋白互作,从而操控植物的PTI。于此同时,植物细胞也会进化出一系列NB-LRR抗病蛋白,识别病原菌分泌的效应因子,并激发植物的免疫系统(ETI)。同时,为了躲避植物的ETI,病原菌再次进化出新的效应因子,有效控制ETI。如此,植物和病原菌会彼此不断进化,从而形成“军备竞赛”。
白粉菌在侵染葡萄在侵染葡萄过程中向其寄主细胞内释放大量的效应因子,但其作用机理尚不明确。其主要原因是缺少葡萄白粉菌的稳定遗传转化体系,而且葡萄的遗传转化又是一份消耗时间较长的工作。基于这样的研究现状,所以研究葡萄与白粉菌互作的研究不够深入。
前期研究表明在病原菌与植物互作过程中,植物叶绿体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在疫霉菌侵染马铃薯过程中,叶绿体会移动至侵染位置,阻止病原菌的侵染。而且植物叶绿体是光合作用和初级代谢产物产生场所,其会产生NO,过氧化氢等物质。但对于在白粉菌侵染葡萄过程中,叶绿体所发挥的作用知之甚少。本申请涉及白粉菌侵染葡萄的一种效应因子及其互作蛋白,这对于葡萄抗白粉病精准分子育种提供基因资源和分子标记,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涉及与白粉菌En.NAFU1侵染葡萄相关的一个效应因子CSEP080,所述效应因子定位于植物叶绿体和细胞膜。CSEP080与寄主叶绿体蛋白VviB6f和水解果胶蛋白VviPE互作,抑制叶绿体产生过氧化氢和促进植物果胶的降解,从而促进白粉菌侵染。
因此,本专利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涉及效应因子CSEP080在葡萄中的互作蛋白VviB6f和VviPE。
本申请的第三个方面涉及涉及效应因子CSEP080、互作蛋白VviB6f和VviPE用于葡萄抗白粉病的用途。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从葡萄白粉菌En.NAFU1分离的效应因子CSEP080具有如SEQ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方案中,互作蛋白VviB6f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VviPE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
本申请的效应因子CSEP080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互作蛋白VviB6f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互作蛋白VviPE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6所示:
本申请还提供用于检测葡萄白粉菌En.NAFU1的效应因子CSEP080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引物以及内参基因EF1的引物,引物序列如下:
q-CSEP080-F:ATGTGGCTCCAAACACGTG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336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