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型水下热动力航行体微气泡减阻降噪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37156.8 | 申请日: | 2023-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341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4 |
发明(设计)人: | 邓鹏;吴栋;赵俊涛;俞健;蔡标华;张德满;李斌;王博;舒鑫;刘澍;张明;张汝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3B1/38 | 分类号: | B63B1/38 |
代理公司: | 武汉天力专利事务所 42208 | 代理人: | 吴晓颖 |
地址: | 43006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型 水下 动力 航行 气泡 减阻降噪 装置 | ||
1.一种小型水下热动力航行体微气泡减阻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微气泡发生器共型结构框架、微气泡发生薄膜、钛合金耐高温排气三通管、下排气止回阀、上排气止回阀、下排气接管、上排气接管、下气体分布总管、上气体分布总管,所述微气泡发生薄膜由微气泡发生器共型结构框架安装在水下航行体耐压柱壳上,所述微气泡发生薄膜的表面开设有长条孔,长条孔成方阵结构分布,长条孔的长边垂直于航行轴线,水下航行体耐压柱壳上开设有气体分布孔,用于联通水下航行体耐压柱壳内的气体分布总管和各微气泡发生薄膜,每个微气泡发生薄膜下方均对应设置有气体分布孔,所述钛合金耐高温排气三通管、下排气止回阀、上排气止回阀、下排气接管、上排气接管一起组成排气管路将高压外燃式热动力装置的高温废气分流至下气体分布总管、上气体分布总管中,再经气体分布孔进入各微气泡发生薄膜,实现各部位均匀供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水下热动力航行体微气泡减阻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气体分布总管焊接在水下航行体耐压柱壳内侧顶部,构成了上半部分的气体分布总管,气体分布总管焊接在水下航行体耐压柱壳内侧底部,构成了下半部分的气体分布总管,气体分布总管与微气泡发生薄膜通过气体分布孔连通,气体分布孔起到气体分布支管的作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水下热动力航行体微气泡减阻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气泡发生薄膜由微气泡发生器共型结构框架经内六角螺栓和弹性垫片安装在水下航行体耐压柱壳上,所述微气泡发生薄膜的边缘部分有圆形通孔用于内六角螺栓通过,微气泡发生薄膜的边缘部分与微气泡发生器共型结构框架的底部紧密接触,起到密封垫片的作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水下热动力航行体微气泡减阻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气泡发生薄膜的表面开设有长度1mm,宽度0.1mm的长条孔,长条孔成3mm×3mm的方阵结构分布,长条孔的长边垂直于航行轴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水下热动力航行体微气泡减阻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微气泡发生薄膜下方均对应设置有2个气体分布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水下热动力航行体微气泡减阻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水下航行体耐压柱壳外圆柱面上焊接有薄膜支撑柱,薄膜支撑柱位于微气泡发生薄膜下方,用于保持微气泡发生薄膜的外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水下热动力航行体微气泡减阻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气泡发生薄膜布置在小型水下航行体以额定速度航行时的流场转捩点至艉部区域,用于推迟流动转捩的发生位置,起到降低流动阻力的作用,并形成微气泡云,吸收和散射推进器噪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3715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