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井用管道及地下换热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38496.2 | 申请日: | 2023-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796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发明(设计)人: | 丁良玉;王百提;曹晓峰;潘海勇;梁哲楠;钱鑫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财管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T10/13 | 分类号: | F24T10/13;F28F9/10;F28F9/26;F28F9/12 |
代理公司: | 绍兴普华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74 | 代理人: | 单棋炳 |
地址: | 3125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管道 系统 | ||
1.一种地下井用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管体(1),管体(1)具有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所述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分别形成端面一(13)和端面二(14),所述端面一(13)和端面二(14)均呈倾斜状,与管体(1)的横截面之间形成倾角a,同一管体(1)的端面一(13)和端面二(14)倾斜方向相互错位,且以管体(1)的轴线形成旋转倾角b;管体(1)的第一端(11)用于与相邻管体(1)的第二端(12)连接,并通过弹性密封组件(3)密封;在管体(1)的端面一(13)与相邻管体(1)的端面二(14)之间形成间隙(17),所述间隙(17)呈“”形结构,并且具有2倍倾角a的倾斜度。
2.根据权利要1所述的一种地下井用管道,其特征在于,各管体(1)安装时呈同轴安装,在相邻管体(1)之间可在2倍倾角a的范围内弹性偏摆;各管体(1)偏摆呈螺旋状结构;管体(1)的两个端部可分别与井的内壁相抵,形成摩擦阻力,用于对抗管体(1)的浮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井用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倾角a为1°-3°;所述倾角b为30°-60°。
4.根据权利要1所述的一种地下井用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面一(13)和端面二(14)的一侧均形成有抵压面(16),抵压面(16)位于远离管体(1)的最远端位置,并与管体(1)的横截面相互平行;管体(1)的端面一(13)与相邻管体(1)的端面二(14)通过两个抵压面(16)相互抵压实现轴向限位。
5.根据权利要1所述的一种地下井用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的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的外周均设置有法兰(2),相邻管体(1)的法兰(2)之间通过螺栓(22)连接;所述法兰(2)开设有若干环形整列分布的连接孔(21),连接孔(21)的内径大于螺栓(22)的外径,螺栓(22)可在连接孔(21)内径向偏摆。
6.根据权利要5所述的一种地下井用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21)朝向管体(1)中间的一端,设置有弹性支撑垫(23),所述弹性支撑垫(23)弹性抵压于法兰(2)与螺栓(22)的端头之间;所述法兰(2)的端面上开设有用于容置弹性支撑垫(23)的容置槽(24)。
7.根据权利要1所述的一种地下井用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密封组件(3)用于保持相邻管体(1)之间密封,并可实现轴向弹性浮动;所述弹性密封组件(3)包括弹性密封内管(31),所述弹性密封内管(31)套设于相邻两个管体(1)的内侧,用于保持相邻管体(1)之间密封,并可实现轴线弹性偏摆。
8.根据权利要7所述的一种地下井用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内管包括弹性段(312)和两个连接段(311),两个连接段(311)分别连接于弹性段(312)的两端位置,所述管体(1)的管口内周位置开设有阶梯环槽(313),两个连接段(311)分别套设入阶梯环槽(313)内,并实现密封;所述弹性段(312)连接可实现弹性偏摆。
9.根据权利要7所述的一种地下井用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密封组件(3)还包括弹性密封环一(32)和弹性密封环二(33),所述弹性密封件一和弹性密封件二均抵压于两个管体(1)相对的的法兰(2)之间,形成两道密封结构;所述法兰(2)的端面上开设有环槽一(321)和环槽二(331),所述弹性密封环一(32)部分嵌入环槽一(321)内,所述弹性密封环二(33)部分嵌入环槽二(331)内;所述弹性密封件二上开设有与螺栓(22)位置相对于的让位孔(332),螺栓(22)穿过让位孔(332)设置。
10.一种地下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下井,所述地下井的内壁形成有水泥层(5),水泥层(5)内层固定外管(4),所述外管(4)内孔处设置有中心管,所述外管与中心管之间的通道用于介质向下通入地下井,中心管的内腔用于介质向上输出地下井,介质在经过地下井的过程中实现换热;所述中心管包括如到井内,受到浮力的作用,在管体(1)之间的间隙(17)处产生偏摆,中心管形成螺旋状结构;中心管与外管(4)的内壁相抵,形成摩擦阻力,用于对抗浮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财管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中财管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3849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