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鼻腔润洗剂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49325.X | 申请日: | 2023-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705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发明(设计)人: | 杨雪捷;沈辰;顾传深;张鹏翼;邓成健;农臻;沈颖;罗玲;沈怡;范郁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8945 | 分类号: | A61K36/8945;A61K9/10;A61P11/02;A61P37/08;A61K33/06;A61K31/7016 |
代理公司: | 云南聚泰知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3217 | 代理人: | 韦群 |
地址: | 530000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变应性 鼻炎 鼻腔 洗剂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鼻腔润洗剂及其应用;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有效成分制作而成:荆芥8‑12g,细辛2‑5g,防风8‑12g,辛夷10‑15g,石膏8‑13g,山药10‑15g,白术10‑15g,甘草10‑20g,饴糖3‑8g;本发明鼻腔润洗剂具有温和、方便、有效的优点,药性温和不刺激,使用方法简单快捷;对患者身体的刺激小,不容易产生副作用;且患者的可接受程度较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鼻腔润洗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变应性鼻炎是一种以鼻痒、打喷嚏、鼻溢、鼻塞为主要症状的上呼吸道炎症性疾病。变应性鼻炎又称过敏性鼻炎、变态反应性鼻炎。是因为吸入外界过敏性抗原而引起的,以鼻痒、打喷嚏、流清涕等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变应性鼻炎是儿童极为常见的一种慢性鼻黏膜充血的疾病。与感冒不同的是,变应性鼻炎一般是在气候改变、早上起床、或空气中有粉尘时发作,不过这种现象一般只持续10~20分钟,一天之中可能间歇出现。
变应性鼻炎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公共问题,全球发病率为10%~20%,是目前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6~13岁儿童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为9.8%。企业员工患病率(12.82%)显著高于事业员工(5.32%)和机关员工(5.41%)。低于40岁的患者较多。第三季度发病率较高。
变应性鼻炎的症状有很多,其中最典型的症状就是阵发性的喷嚏连续性发作,通常一次可打数个到数十个,主要在早晨起来和夜晚以及接触到变应原的时候较为明显;再一种症状就是鼻涕分泌会亢进,流出大量的水样清涕;第三种症状就是鼻子总是觉得痒痒的,季节性的鼻炎还会伴有眼痒、咽痒还有耳朵痒等;另外还会有鼻塞、嗅觉减退等症状,如果合并变应性鼻窦炎的话还会出现头痛的症状。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治疗方法有:
西医疗法:
1.用孟鲁司特钠联合鼻渊通窍颗粒。(药物)
2.服用鼻康片并结合生理海水鼻喷雾剂。(药物)
3.手术疗法:分为两类手术,一种是改善鼻腔通气功能的手术,如下鼻甲成形术(下鼻甲部分切除,骨折外移,等离子射频消融)和鼻中隔矫正术;另一种是降低鼻黏膜高反应性的手术,如翼管神经切断和鼻后神经切断术,因可能产生较多并发症,采用者不多。(非药物)
中医疗法:以迎香、合谷、曲池、列缺、尺泽为主要穴位,并用迎香穴行捻转补泻法。(非药物)
我国变应性鼻炎患病率为4%—38%,已造成较大的疾病负担,因此推测产品的市场需求广。由于变应性鼻炎具有反复发作的发病特点,当前急需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新方法。随着当下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方便携带使用且效果良好的药物产品的需求增大。目前市面上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方法,多见于使用喷雾剂或粉末烟尘类的药物进行鼻腔内对应患处的治疗,以及通过服用药物治疗。大多数的治疗方法对于患者的鼻腔会产生较大的刺激,患者在使用后会出现打喷嚏,流鼻涕等现象,而且治疗周期较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鼻腔润洗剂;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如上所述鼻腔润洗剂应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鼻腔润洗剂,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有效成分制作而成:荆芥8-12g,细辛2-5g,防风8-12g,辛夷10-15g,石膏8-13g,山药10-15g,白术10-15g,甘草10-20g,饴糖3-8g。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鼻腔润洗剂,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有效成分制作而成:荆芥10g,细辛3g,防风10g,辛夷12g,石膏10g,山药12g,白术12g,甘草15g,饴糖5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中医药大学,未经广西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4932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