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灌桩钢筋笼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50440.9 | 申请日: | 2023-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978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8 |
发明(设计)人: | 邓良满;黄霖军;李中原;陈强;邓良好;严振华;吴志超;李芝光;陈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中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34 | 分类号: | E02D5/34;E02D7/00;E02D17/02;E02D1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44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灌桩 钢筋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成桩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压灌桩钢筋笼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基座、立柱和笼体,所述基座固定连接于基坑底部,所述基座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呈倒圆锥型设置;所述笼体固定连接与所述立柱上,所述笼体包括柱部笼和锥部笼,所述锥部笼设置于所述柱部笼的底部,所述锥部笼呈倒圆锥设置,所述锥部笼与所述安装槽适配;所述立柱的底部呈倒圆锥设置;本申请具有便于将钢筋笼放置于基坑中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成桩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压灌桩钢筋笼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长螺旋钻孔泵混凝土后插筋压灌桩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地基加固处理的新工艺,由长螺旋钻机和混料土泵结合成孔、成桩。在成桩时,先使用工具在预设灌桩处开挖基坑,然后向基坑中浇筑水泥,待水泥填满基坑后,然后利用振动器将预制好的钢筋笼插入桩身混凝土中。该工艺具有施工速度快,效率高,无泥浆污染,工程造价低,环保等特点。
然而针对较大的基坑采用长螺旋钻孔泵混凝土后插筋形成压灌桩,在使用振动器驱动钢筋笼下沉时,混凝土存在较大的阻力阻碍钢筋笼的下沉,可能导致钢筋笼下沉的过程中发生偏心,从而影响最终成型的压灌桩的质量。
发明内容
为了减小钢筋笼在基坑中下沉的阻力,本申请提供一种压灌桩钢筋笼及其施工方法。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压灌桩钢筋笼,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压灌桩钢筋笼,包括基座、立柱和笼体,所述基座固定连接于基坑底部,所述基座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呈倒圆锥型设置;所述笼体固定连接与所述立柱上,所述笼体包括柱部笼和锥部笼,所述锥部笼设置于所述柱部笼的底部,所述锥部笼呈倒圆锥设置,所述锥部笼与所述安装槽适配;所述立柱的底部呈倒圆锥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时,先在地基上使用工具挖出基坑,然后将基座放置于基坑底部,向基坑中第一次浇筑混凝土,浇筑的混凝土的高度不超过基座的高度,避免混凝土进入安装槽,然后静置混凝土一段时间,等待混凝土干燥,混凝土干燥后将基座固定在基坑底部。然后再继续向基坑内浇筑混凝土,将基坑填满后,将笼体吊装于基坑上方,然后对笼体施力,因为锥部的设置,减少了混凝土的阻力,便于笼体插入混凝土中。
若是笼体出现偏移,在将笼体插入安装槽时,锥部沿安装槽的周壁移动,直至锥部的尖端和安装槽的底端重叠,此时笼体处于竖直状态,通过锥部和安装槽的配合,定位笼体,防止笼体偏移。
可选的,所述笼体与所述立柱之间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立柱和所述笼体上,所述连接柱上转动连接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沿其周向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扇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常采用长螺旋钻孔泵混凝土后插筋压灌桩这一施工方法的基坑开挖得较大,在第二次浇筑混凝土后,混凝土中的砂浆等会下沉,从而导致最终成型的灌柱桩上下质量不一,降低压灌桩的质量。通过扇叶的设置,在将笼体插入混凝土时,混凝土与笼体之间存在阻力,混凝土作用于扇叶上,驱动扇叶转动,在扇叶转动时带动扇叶附近的混凝土移动,从而搅拌混凝土,使得混凝土中的砂浆等均匀分布,减少最终成型的压灌桩上下质量不一的可能性,提高压灌桩的强度。
可选的,所述连接柱和所述扇叶设置为组个,多组所述连接柱沿所述立柱螺旋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笼体插入混凝土中时,扇叶受力搅拌混凝土,带动混凝土围绕连接柱螺旋搅动,扩大混凝土的移动范围,提高搅拌混凝土的效率。
可选的,所述基座上设置有排浆管,所述安装槽上设置有进浆口,所述排浆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浆口固定连接且连通,所述排浆管的另一端高于所述基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中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中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504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