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台背回填土液压夯施工装置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60092.3 | 申请日: | 2023-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413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5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峰;姚向明;金锋;欧阳天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二公局第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046 | 分类号: | E02D3/046;G01S19/42;G01C5/00;G01B21/02;G01P15/00;G01D21/02;H04W4/02;H04W4/38;H04W64/00 |
代理公司: | 西安赛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75 | 代理人: | 王泽斌 |
地址: | 530299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填 液压 施工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台背回填土液压夯施工装置及施工方法,包括进行施工操作的台背车和设置在台背车上的数字化施工系统,台背车是由车体、液压大臂、铰接支撑臂、夯架构成,夯架与液压大臂之间设置有移动机构,夯架的上表面设置为凸出的凸块,夯架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液压缸,夯架的下表面设置有夯板,夯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夯柱,夯架的内部设置有润滑限位机构,夯架的表面设置有提拉机构。该台背回填土液压夯施工装置及施工方法,通过北斗定位,实现厘米级精准定位夯锤和机身的水平位置、高程及方向;准确自动记录夯击次数、夯锤落距、夯击能;能全天候的监控、记录施工过程,能适应多种环境下的施工监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台背回填土液压夯施工装置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填方路基普遍存在稳定性差、路基沉降以及边坡滑塌等质量病害,尤其在地形起伏大、地表水系丰富的区域地段,其稳定性、沉降及边坡问题更为明显。填筑施工时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采用强夯处理,以降低高填方路基工后沉降。工程中传统的强夯法是一种将大吨位的重锤从高处自由落下,对土进行强力夯实的地基处理方法。作用机理是用很大的冲击能,使土中出现很大的冲击波和应力,从而使土中的卒隙压缩、土体局部液化并迅速固结。
在桥涵的台背回填施工中,受狭小工作面影响,大型夯实机很难达到全方位夯实,采用液压夯实机,可以做到无死角夯实,减少或避免分层压实可能导致的层间滑移、分离等现象。液压夯实机的工作原理是,用液压缸将夯锤提升至一定高度后释放,夯锤在重力和液压蓄能器的共同作用下加速下落,冲击地面上带缓冲垫的夯脚,再通过夯脚夯击地面实现对路基的夯实。
传统强夯和液压夯施工过程中需要人工放线、引导、记录工作,施工效率低下,存在记录不够精确的问题,且夜间施工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目前国内夯机市场形成尚不完善,施工中存在诸多问题:人工操作存在提锤过快,可能在预紧前后产生一定冲量引起夯锤晃动,进而影响施工定位精度高度难,以及人工估计夯击深度测量不准确等,所以本发明的提出,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的液压夯施工过程中存在提锤过快,进而影响施工定位精度高度难,以及人工估计夯击深度测量不准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台背回填土液压夯施工装置及施工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台背回填土液压夯施工装置,包括进行施工操作的台背车和设置在所述台背车上的数字化施工系统,所述台背车是由车体、液压大臂、铰接支撑臂、夯架构成,所述夯架与所述液压大臂之间设置有移动机构,所述夯架的上表面设置为凸出的凸块,所述夯架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液压缸,所述夯架的下表面设置有夯板,所述夯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夯柱,所述夯架的内部设置有润滑限位机构,所述夯架的表面设置有提拉机构。
其中,所述移动机构驱动所述夯架进行水平移动动作。
其中,所述润滑限位机构对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高速伸缩动作时对其外表面进行润滑限位处理。
其中,所述提拉机构在所述夯架的表面进行作业,并在所述夯板进行施工后对所述夯板进行提拉动作。
优选地,所述移动机构包括通过铰接板与所述液压大臂、所述铰接支撑臂的一侧表面铰接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带有滑道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板的两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加强杆,两个所述加强杆的一侧表面与所述安装架的上表面两端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台背回填土液压夯施工一般是由台背车移动到需要夯实地面的位置,通过控制液压大臂和铰接支撑臂带动夯架下表面的夯板放置在施工地面上,再由液压缸进行作业,可使夯板对地面进行夯实,为了提高夯板作业的效率,避免台背车重复移动位置而导致台背车带动夯板不水平,导致地面夯实不平,从而使夯架在安装架的表面进行水平移动,进而提高夯板的作业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二公局第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二公局第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600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