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道腐蚀评估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77499.7 | 申请日: | 2023-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154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1 |
发明(设计)人: | 王流火;朱文卫;王兴华;许成昊;董晗拓;刘明;车伟娴;周继馨;潘柏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7/18;G06F113/14;G06F119/0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江嘉玲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 腐蚀 评估 方法 装置 存储 介质 以及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道腐蚀评估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系统,通过统计学拟合回归得到动态直流杂散电流干扰下管道腐蚀评价数学模型,通过物理模型修正并结合数据拟合得到管道腐蚀的数学物理评价模型,并在需要进行管道腐蚀评价时通过数学物理评价模型进行腐蚀评估,该管道腐蚀评估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系统提升了管道腐蚀评估准确性,为管道的安全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态直流杂散电流干扰下管道腐蚀评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道腐蚀评估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能源和交通运输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油气管道和城市轨道交通建成并投入使用,城市轨道交通网和埋地管网纵横交错在一起。轨道交通运输系统,如地铁或轻轨,一般采用直流牵引,走行轨回流,轨道不可能完全对地绝缘,不可避免会有电流从走行轨泄入大地,对周边埋地油气管道等金属构件造成干扰。当埋地管道存在破损时,杂散电流会从管道某处破损的位置流入然后又从另一端管道破损处流出,在管道流出部位将导致加快金属腐蚀,这种腐蚀现象叫做动态直流杂散电流腐蚀。建立轨道交通动态直流干扰评估方法,对保障动态直流杂散电流干扰下油气管道的安全运行、以及管道和地铁工程建设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有技术中,现有澳大利亚标准选择了电位的偏移作为参考指标,综合考虑了金属涂层状态与干扰时间,将管地电位正于保护电位的时间占测试总时间的比例作为了重要参考点。
但是,现有技术仍存在如下缺陷:管道腐蚀评估不准确。
因此,当前需要一种管道腐蚀评估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系统,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管道腐蚀评估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系统,从而提升管道腐蚀评估准确性,为管道的安全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管道腐蚀评估方法,所述评估方法包括:获取待腐蚀评估管道的动态直流干扰测试历史数据;通过预设的统计学拟合回归方法,根据所述动态直流干扰测试历史数据,获取所述待腐蚀评估管道的数学评价模型,并通过预设的法拉第修正公式对所述数学评价模型进行修正,获得数学物理评价模型;实时获取所述待腐蚀评估管道的电压频率、电压幅值以及电位偏移量;通过所述数学物理评价模型,根据所述电压频率、电压幅值以及电位偏移量,对所述待腐蚀评估管道进行腐蚀评估。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通过预设的统计学拟合回归方法,根据所述动态直流干扰测试历史数据,获取所述待腐蚀评估管道的数学评价模型,具体包括:根据预设的电参数数据组设置试验电压,并通过所述试验电压,对金属试片进行腐蚀失重试验,获得试验数据组;所述电参数数据组包括电压频率、电压幅值以及电位偏移量;根据所述试验数据组以及预设的腐蚀失重计算公式,计算所述电参数数据组下对应的腐蚀速率;通过最小二乘法,根据所述试验数据组以及对应的腐蚀速率,对电压频率、电压幅值、电位偏移量以及腐蚀速率进行多元函数拟合,获得所述待腐蚀评估管道的数学评价模型。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通过预设的法拉第修正公式对所述数学评价模型进行修正,获得数学物理评价模型,具体包括:根据预设的法拉第修正公式,计算腐蚀速率理论表达式;根据所述腐蚀速率理论表达式,对所述数学评价模型进行修正,获得数学物理评价模型。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数学评价模型的表达式为:Y=87.53+17.59*X1-0.1661*X2+9.105*X3;式中,Y表示腐蚀速率,单位是g/dm2.a;X1代表幅值,单位是V;X2表示频率,单位是mHz;X3表示干扰电流密度,单位是A/m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774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