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捕获太空碎片绳网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78502.7 | 申请日: | 2023-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225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发明(设计)人: | 黄炜成;邹怀武;刘汉武;杨文淼;何东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8 | 分类号: | G06F30/18;G06F30/20;G06F17/11;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7 | 代理人: | 曹婷 |
地址: | 21009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捕获 太空 碎片 系统 非线性 动力学 分析 方法 | ||
1.一种用于捕获太空碎片绳网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根据实际绳网系统的几何形状,以及被抓取目标的几何形状和绳索材料参数对绳网系统进行离散,得到离散绳网系统;
S2:通过离散绳网系统的单元受力状态获得绳网系统内部的弹性力向量;
S3:根据弹性力向量构建离散绳网系统的运动方程;
S4:根据运动方程和边界条件,对离散绳网系统抓取过程的接触模型进行构建,通过接触模型对绳网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进行分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绳索材料参数包括绳索的弹性模量和密度;所述绳网系统的几何形状包括绳网边长和绳网离散单元长度;所述被抓取目标的几何形状包括被抓取目标半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对绳网系统进行离散,包括:将绳网的每个边离散成N个节点,则绳网系统的每个边拥有3N个自由度,表示为:
q≡[x0,x1,...,xi,...,xN-1]T,i∈[0,N-1], (1)
其中,q表示自由度矩阵;表示第i个节点的位置;
则第i个节点和第j节点之间组成的向量表示为:
eij=xj-xi; (2)
进而,切向单位向量表示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获得绳网系统内部的弹性力向量的步骤包括:
绳网系统的每个边的弹性拉伸势能表示为:
其中,表示由第i、j节点组成的ij边的弹性拉伸势能;表示绳索的单轴拉伸应变;A表示绳索的横截面积;E表示绳索的弹性模量;
第ij边和第jk边的弹性弯曲势能表示为:
其中,表示泰森多边形长度;κijk=|tjk-tij|表示离散曲率;
则绳网系统的总势能表示为:
其中,NS表示拉伸单元的总数,Nb表示弯曲单元的总数;
进而,绳网系统内部的弹性力向量表示为:
根据离散微分几何学,第ij边的弹性拉伸势能相对于第ij边的变化计算表示为:
则第ijk边的弹性弯曲能量表示为:
其中,
其中,表示为3×3的单位矩阵,表示张量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根据弹性力向量构建离散绳网系统的运动方程,该运动方程的连续形式表示为:
其中,表示对角质量矩阵,Fd表示阻尼力,Fg表示外部重力;
通过欧拉法对自由度矩阵q进行更新,结合式(8)至式(11)得到绳网系统运动方程从时间步tk到tk+1的离散形式,表示为:
其中,q(tk+1)=q(tk)+Δq(tk+1);(14)
通过牛顿迭代法对式(13)进行求解,当求解tk+1步时,首先根据tk步的状态猜测近似解,该近似解表示为:
通过梯度算法对式(16)进行优化,则式(13)的新解在第m+1步表示为:
其中,表示Jacobian矩阵;
通过弹性势能Hessian矩阵的显示表达方式对二阶微分进行求解,以对式(17)作进一步优化,则第ij边的弹性拉伸势能的二阶微分表示为:
第ijk边弹性弯曲势能的二阶微分表示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接触模型的构建包括:
所述被抓取目标表示为z=f(x,y),则边界条件为x2+y2+z2=R2;当离散绳网系统节点xi(tk)在时间步tk接触到空间碎片,不考虑碎片表面的限制作用,则节点xi(tk)在时间步tk+1的位置坐标为则在仿真分析过程中有:
当节点落到碎片表面内部时,需要将沿路径移动到碎片表面,表示为:
其中,pi表示碎片表面法向量,且
根据边界条件、式(20)和式(21)对式(13)进行修正得到接触模型,表示为:
其中,mi表示总质量,和分别表示单元内力、阻尼力和重力;
第i个节点修正的质量矩阵表示为:
其中,pi、pi,1、pi,2均为约束方向;03×3表示3×3的0矩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7850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