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炉出钢的控制方法、以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87349.4 | 申请日: | 2023-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792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危尚好;闫占辉;王星;王东;周冬升;刘敏;王国连;胡显堂;张月明;刁华;代文涛;李纪;张海华;石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28 | 分类号: | C21C5/28;G05D13/6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房德权 |
地址: | 06320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炉 控制 方法 以及 装置 | ||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炉出钢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响应于转炉出钢的启动指令,控制所述转炉转至初始角度;获取所述转炉的实际出钢重量,以及与所述初始角度对应的预设出钢重量;如果所述实际出钢重量达到所述预设出钢重量,则控制所述转炉按照目标速度转至下一角度,并继续按照所述获取所述转炉的实际出钢重量的步骤执行,直至出钢完成。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提高转炉出钢过程的稳定性,从而降低出钢卷渣以及出钢溢渣。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转炉出钢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转炉出钢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转炉出钢大部分是人工操作,通过摇杆控制转炉倾动,同时控制钢水车开动以及加合金等操作,操作较多、与炼钢工配合不当易造成下渣等事故。随着自动化控制技术发展,转炉自动出钢逐渐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许多企业已经开始自动出钢的研发和使用,自动出钢能有效提高炼钢成功率,减少钢包下渣量,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并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但目前国内自动出钢的使用情况由于没有人工控制灵活,自动控制逻辑不稳定,往往在出钢过程易发生炉口洒渣多、钢流卷渣等,也对生产及钢水成分造成影响。基于此,如何提高转炉出钢过程的稳定性,从而降低出钢卷渣以及出钢溢渣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炉出钢的控制方法、存储介质,装置及电子设备,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转炉出钢过程的稳定性,从而降低出钢卷渣以及出钢溢渣,提高转炉出钢的安全性,提升出钢钢水质量。
本申请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申请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转炉出钢的控制方法,响应于转炉出钢的启动指令,控制所述转炉转至初始角度;获取所述转炉的实际出钢重量,以及与所述初始角度对应的预设出钢重量;如果所述实际出钢重量达到所述预设出钢重量,则控制所述转炉按照目标速度转至下一角度,并继续按照所述获取所述转炉的实际出钢重量的步骤执行,直至出钢完成。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控制所述转炉按照第一速度转至第一角度;控制所述转炉转至第二角度,且所述第一速度降至第二速度,所述第二角度大于所述第一角度;控制所述转炉转至初始角度,且所述第二速度降至目标速度,所述初始角度大于所述第二角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转炉的转动角度范围包括第一角度区间,第二角度区间以及第三角度区间,所述第一角度区间小于所述第二角度区间,所述第二角度区间小于所述第三角度区间,所述方法还包括:如果所述转炉在所述第一角度区间内触发溢渣报警,则控制所述转炉回转第一预设角度;如果所述转炉在所述第二角度区间内触发溢渣报警,则控制所述转炉停止转动并等待;如果所述转炉在所述第三角度区间内触发溢渣报警,则控制所述转炉回转第二预设角度,所述第二预设角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角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控制所述转炉回转第一预设角度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如果在预设时长内溢渣报警解除,则控制所述转炉按照第三速度转至第三角度,所述第三角度为所述转炉触发溢渣报警时所处角度的下一角度,所述第三速度小于所述目标速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转炉包括滑板,所述滑板用于防止溢渣,所述直至出钢完成,包括:直至所述转炉触发下渣检测报警,则控制所述转炉停止转动并关闭所述滑板。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检测所述转炉的当前角度;当检测到所述转炉转至第四角度,则控制所述转炉停止转动并向所述转炉加入合金,所述第四角度大于所述初始角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转炉包括滑板,所述滑板用于防止溢渣,所述方法还包括:检测所述转炉的当前角度;当检测到所述转炉转至预设角度,则控制关闭所述滑板;当检测到所述转炉转至所述初始角度,则控制打开所述滑板,所述预设角度小于所述初始角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873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