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海拔电网防震型三分裂间隔棒及其加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310389566.7 | 申请日: | 2023-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045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0 |
发明(设计)人: | 于晖;潘开龙;于万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鑫宝利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7/12 | 分类号: | H02G7/12;H02G1/02 |
代理公司: | 扬州智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725 | 代理人: | 王磊 |
地址: | 225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拔 电网 防震 分裂 间隔 及其 加工 工艺 | ||
本发明提供高海拔电网防震型三分裂间隔棒及其加工工艺,涉及间隔棒技术领域,包括:一号板架,一号板架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三个连接板,三个连接板的一侧外壁之间均固定连接有两个侧防护板,三个侧防护板的一侧外壁之间设置有二号板架,一号板架和二号板架的外壁均延伸设置有三个延伸板,对应的两个延伸板的内部之间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栓。该防震型三分裂间隔棒及其加工工艺,通过固定组件对进行调整夹具组件,夹具组件可以进行同时等距的向内或者向外移动,利于使用者进行现场的操作和调整,也可以实时根据现场的情况,对电线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控,可以对故障和损坏的零件进行更换,无需对整个装置进行废弃,利于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网输变电技术领域,具体为高海拔电网防震型三分裂间隔棒及其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间隔棒是指安装在分裂导线上,固定各分裂导线间的间距,尤其是在高海拔地区,环境恶劣,以防止导线互相鞭击、抑制微风振动和次档距振荡的金具,间隔棒一般安装在档距中间,相隔50~60m安装个,二分裂、四分裂、六分裂、八分裂导线的间隔棒,分裂导线安装间隔棒后与无间隔棒的振动振幅比较,二分裂导线减小50%,四分裂导线减小87%,90%。
对间隔棒的主要要求是线夹须有足够的握力,且在长期运行中不允许松动,整体强度须能耐受线路短路时各分裂导线的向心力和在长期振动下的疲劳,间隔棒从使用性能上可分为阻尼和刚性两大类,阻尼式间隔棒在其活动部件内嵌进耐磨橡胶垫,利用胶垫的阻尼来消耗导线振动能量,进而对导线振动产生阻尼作用,没有这种橡胶垫的则为刚性间隔棒,由于消振性能较差,一般用于不易产生振动的区域或用于跳线间隔棒。
电力系统中各种电压的变电所及输配电线路组成的整体,称为电力网,它包含变电、输电、配电三个单元,电力网的任务是输送与分配电能,改变电压。
金属疲劳是指材料、零构件在循环应力或循环应变作用下,在一处或几处逐渐产生局部永久性累积损伤,经一定循环次数后产生裂纹或突然发生完全断裂的过程,当材料和结构受到多次重复变化的载荷作用后,应力值虽然始终没有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甚至比弹性极限还低的情况下就可能发生破坏,这种在交变载荷重复作用下材料和结构的破坏现象,就叫做金属的疲劳破坏。
现有的高海拔电网三分裂间隔棒在使用时,为了对被固定的电线进行阻尼,通常会在夹持件的内部设置橡胶,通过橡胶来进行阻尼,同时为了保持三分裂间隔棒的夹持作用,间隔棒的夹具通常焊接或者通过螺栓来进行固定,间距难以进行调整,导致夹具的调整距离难以保持一致,不利于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高海拔电网防震型三分裂间隔棒及其加工工艺,通过固定组件对进行调整夹具组件,使得夹具组件可以进行同时等距的向内或者向外移动,利于使用者进行现场的操作和调整,也可以实时根据现场的情况,对电线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控。
为了实现上述夹具的调整距离难以保持一致,不利于使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高海拔电网防震型三分裂间隔棒,包括:一号板架,所述一号板架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三个连接板,三个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外壁之间均固定连接有两个侧防护板,三个所述侧防护板的一侧外壁之间设置有二号板架,所述一号板架和二号板架的外壁均延伸设置有三个延伸板,对应的两个所述延伸板的内部之间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栓;三个夹具组件,三个所述夹具组件均安装于二号板架的一侧外壁,用以对目标进行夹持和固定;以及三个固定组件,三个所述固定组件均安装于一号板架的一侧外壁,三个所述固定组件分别和对应夹具组件配合,用以对三个夹具组件进行操作和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鑫宝利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扬州鑫宝利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895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