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肛门自动撑开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89852.3 | 申请日: | 2023-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272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发明(设计)人: | 舒莉斐;马红利;朱婧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02 | 分类号: | A61B17/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德立创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99 | 代理人: | 王典彪 |
地址: | 40003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肛门 自动 撑开 | ||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肛门自动撑开器,包括操作机构和撑开机构,操作机构包括第一操作杆、第二操作杆、指圈和锁止组件,第一操作杆连接有第一曲臂,第二操作杆连接有第二曲臂,撑开机构包括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方柱和滑动部件,第一支撑方柱内开有第一滑动槽,第一滑动槽底部开有方孔,滑动部件在第一滑动槽内且与第一滑动槽滑动配合,滑动部件包括拉杆和伸缩杆,拉杆一端穿过第一支撑方柱端面与第一曲臂内侧面滑动配合,第二支撑组件与第二曲臂一端连接。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因锁止组件受外力影响松脱导致无法锁定撑开机构的问题,适用于肛门治疗时辅助医疗器械伸入肛门内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肛门自动撑开器。
背景技术
肛肠疾病是发生于肛门和大肠部位的疾病,对肛肠疾病检查或手术治疗时,需要先用辅助工具将肛门撑开,再放入其他用于检查或治疗的医疗器械。
目前,辅助患者肛门撑开的医疗器械包括操作机构和撑开机构两部分,使用时,用手控制操作机构进而间接控制撑开机构,使得撑开机构在肛门内部撑开,辅助医护人员撑开患者肛门,为用于检查或治疗的医疗器械提供进入患者肛门内部的通道,撑开患者肛门之后,操作机构中的锁止组件锁定撑开机构,使得在对患者肛门内部治疗时,撑开机构始终保持撑开的状态,患者肛门内部被撑开。
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锁定组件被外力触碰松脱,导致锁定组件无法锁定撑开机构,进而无法使得撑开机构在使用过程中保持撑开的状态,使得被撑开的患者肛门内部通道缩小,存在阻碍医护人员操作和挤压损害医疗器械的问题;撑开机构伸入患者肛门中,因撑开机构各部件所处位置固定,以致撑开机构撑开的范围固定,不能满足医护人员需对患者肛门内部撑开较大范围以方便医疗器械进入和操作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肛门自动撑开器,本发明在实现撑开患者肛门的同时,还能够对撑开机构进行双重锁定,以确保撑开机构在锁止组件松脱的情况下,始终保持撑开的状态,也使得撑开的肛门内部范围更大。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肛门自动撑开器,包括操作机构和撑开机构,所述操作机构包括第一操作杆、第二操作杆、指圈和锁止组件,所述第一操作杆和第二操作杆一端铰接形成铰接部,另一端均与指圈连接,所述锁止组件分别与远离铰接部的第一操作杆的一端和第二操作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操作杆靠近铰接部的一端连接有向内弯曲的第一曲臂,所述第二操作杆靠近铰接部的一端连接有向内弯曲的第二曲臂,所述撑开机构包括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方柱和滑动部件,所述第一支撑方柱与第一曲臂端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方柱内开有开口在第一支撑方柱外侧面上的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底部开有贯穿第一支撑方柱内侧面的方孔,所述滑动部件在第一滑动槽内且与第一滑动槽滑动配合,所述滑动部件包括拉杆和伸缩杆,所述拉杆一端穿过第一支撑方柱端面与第一曲臂内侧面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支撑组件与第二曲臂一端连接,当所述第一操作杆和第二操作杆相向转动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背向撑开,所述拉杆滑动带动伸缩杆从方孔中伸出,使得所述伸缩杆另一端与第二支撑组件连接。
技术方案的原理:
将撑开机构伸入患者肛门内,手指放入指圈中,手指操作指圈运动,使得第一操作杆和第二操作杆相向转动,同时第一操作杆和第二操作杆带动第一曲臂和第二曲臂背向转动,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跟随对应的第一曲臂和第二曲臂运动,第一支撑组件运动时带动拉杆沿着第一曲臂内侧面滑动,使得拉杆推动滑动部件在第一滑动槽内滑动和伸缩杆从方孔中伸出,伸缩杆一端在第一滑动槽内,另一端与第二支撑组件连接,当第一操作杆和第二操作杆相向转动到达合适位置时,患者肛门内部被打开,锁止组件锁定第一操作杆和第二操作杆,同时滑动部件锁定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确保撑开机构在使用过程中因锁止组件受外力影响松脱时,也始终保持撑开的状态,确保患者肛门内部被撑开,确保医生始终顺畅操作,确保医疗器械始终能够无阻碍进入与退出。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未经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898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