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继电器粘连检测电路及充电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97654.1 | 申请日: | 2023-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566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3 |
发明(设计)人: | 范春鹏;肖胜然;孟江涛;王晓媛;陈泓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27 | 分类号: | G01R31/327;G01R27/02;B60L5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廖叶子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继电器 粘连 检测 电路 充电 设备 | ||
本申请提供一种继电器粘连检测电路及充电设备,应用于检测技术领域,该电路包括继电器、第一振荡模块和分压模块;所述第一振荡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振荡模块的第二端与车身地连接,所述分压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继电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分压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车身地连接。该继电器粘连检测电路中,通过继电器断开前后,第一振荡模块的变化来判断继电器是否粘连,而分压模块一端与继电器连接,一端与车身地连接,减少了内部高压造成的安全隐患,从而提高了继电器粘连检测电路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继电器粘连检测电路及充电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交流充电设备由于其便捷性在新能源汽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充电过程中控制充电回路的关键器件就是继电器,在长时间大电流充电的情况下容易导致继电器触点的老化,这会使得继电器粘连。在现有的继电器粘连检测电路中,主要是利用电阻分压,对比继电器两侧电压的方法进行粘连检测,但是该电路在具体检测时,内部高压会通过检测电阻耦合至快充口,从而导致快充口对车身地存在高压,安全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继电器粘连检测电路及充电设备,以解决现有继电器粘连检测电路安全性较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继电器粘连检测电路。该电路包括:继电器、第一振荡模块和分压模块;
所述第一振荡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振荡模块的第二端与车身地连接,所述分压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继电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分压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车身地连接。
可选地,所述分压模块为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继电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车身地连接。
可选地,所述分压模块为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继电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车身地连接。
可选地,所述分压模块为第二振荡模块,所述第二振荡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继电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振荡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车身地连接。
可选地,所述分压模块为信号检测模块,所述信号检测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继电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信号检测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车身地连接,所述信号检测模块用于在所述继电器断开前后,检测所述第一振荡模块的信号判断继电器是否粘连。
可选地,所述第一振荡模块包括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一变压器、第一控制板、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在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第三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变压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一变压器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一控制板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连接在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一变压器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继电器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车身地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976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