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套筒叶转旋切混流技术的泡沫发生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310401385.1 | 申请日: | 2023-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282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发明(设计)人: | 梁池森;谢杰呈;张家伟;蒋子豪;杨晋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2C5/02 | 分类号: | A62C5/02 |
代理公司: | 苏州科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561 | 代理人: | 杨文龙 |
地址: | 232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套筒 叶转旋切混流 技术 泡沫 发生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套筒叶转旋切混流技术的泡沫发生装置,其涉及泡沫灭火药剂发泡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的发泡装置结构复杂、加工不便、能量损失大、易破泡,整体发泡效果不佳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外筒体,所述外筒体的一端中间位置处固定安装有内筒体,所述内筒体的一端置于外筒体的内部,所述内筒体置于外筒体内部一端的侧表面上以及端面上均设置有多通孔,所述内筒体的内部安装有两个第一发泡网芯,所述外筒体的内部安装有一个第二发泡网芯,所述内筒体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涡流风机。达到了能提高发泡效率,确保发泡液能充分的混合,同时能量损失小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泡沫灭火药剂发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基于套筒叶转旋切混流技术的泡沫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凝胶泡沫作为一种新型灭火技术,与传统灭火技术相比,兼具有泡沫优良的扩散性与胶体良好的固水性,胶凝之后的泡沫因成胶体系的交联反应而形成致密的三维网状结构,可以很好的覆盖燃烧物隔绝氧气,同时自身携带的大量水分可以吸热降温,从而起到很好的防灭火效果,然而凝胶泡沫材料的防灭火效果由凝胶泡沫材料隔绝氧气的能力以及凝胶泡沫产生装置的混合效果和发泡性能所共同决定的。
现有的发泡装置结构复杂、加工不便、能量损失大、易破泡,整体发泡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基于套筒叶转旋切混流技术的泡沫发生装置能提高发泡效率,确保发泡液能充分的混合,同时能量损失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基于套筒叶转旋切混流技术的泡沫发生装置,包括外筒体,所述外筒体的一端中间位置处固定安装有内筒体,所述内筒体的一端置于外筒体的内部,所述内筒体置于外筒体内部一端的侧表面上以及端面上均设置有多通孔,所述内筒体的内部安装有两个第一发泡网芯,所述外筒体的内部安装有一个第二发泡网芯,所述内筒体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涡流风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多次发泡操作,提高整体的发泡效率,同时降低发泡过程中流体阻力。
进一步地,所述外筒体的侧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倾斜分布的进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利用进水管导入高压水,扩大灭火药剂的流量,确保灭火操作的稳定进行。
进一步地,所述外筒体的一端面上设置有多个射流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有效的保证流体的稳定流动。
进一步地,所述内筒体的对称侧表面上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倾斜分布的进料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有效的实现交联剂、发泡剂、水的稳定进料。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发泡网芯包含有管状座,且管状座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一个第一发泡网,两个所述第一发泡网的中轴位置处均设置有一个旋转安装孔,且旋转安装孔的内部旋转安装有第二联动轴,所述第二联动轴的侧表面上固定连接有三个第一叶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利用内筒体内部的流体带动第一叶片旋转,旋转的第一叶片对内筒体内部的混合料进行搅拌,同时利用多个第一发泡网进行初步的发泡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发泡网芯包含有管状座,且管状座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一个第二发泡网,两个所述第二发泡网的中轴位置处均设置有一个旋转安装孔,且旋转安装孔的内部旋转安装有第二联动轴,所述第二联动轴的侧表面上固定连接有三个第二叶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外筒体中的流体带动第二叶片旋转,利用旋转的第二叶片切割搅拌与高压水和促凝剂充分混合的预混液体,并对通过两个第二发泡网实现再次发泡操作,提高整体的发泡效率。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4013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