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KY1220在制备抑制结核分枝杆菌药物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408639.2 | 申请日: | 2023-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504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9 |
发明(设计)人: | 任卫聪;逄宇;李姗姗;王伟;段淑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1/4178 | 分类号: | A61K31/4178;A61K45/06;A61P3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象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93 | 代理人: | 封明艳 |
地址: | 10119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ky1220 制备 抑制 结核 分枝杆菌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分子化合物在制备抗结核分枝杆菌制剂中的应用,所述小分子化合物为KY1220或含有KY1220的组合物;所述含有KY1220的组合物是包含KY1220和其他活性成分的组合物,所述其他活性成分是能促进机体抗结核的活性物质和/或是改善结核病症状的药物。本发明用KY1220对结核杆菌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活性,能够显著抑制结核分枝杆菌。此外,KY1220对U937和THP‑1细胞存活率比较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小分子化合物KY1220在制备抑制结核分枝杆菌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引起的全球致死率最高的人类慢性传染病之一,也是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还是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的“头号杀手”,还是抗菌素耐药相关的主要致死性传染病,在同时感染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的HIV携带者中,死亡率非常高,这种混合感染也是耐多药结核病流行的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2021年全球新发结核病患者超过1060万,死亡人数超过160万,只有36%的需要治疗的患者得到了治疗,耐药菌株的流行和HIV的合并感染更进一步加剧了全球TB的负担。2021年开始治疗的利福平耐药结核病(rifampicin resistance-tuberculosis,RR-TB)和耐多药结核病(multiple 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患者数为161例和746例,仅仅覆盖了需要疗的全部患者的1/3,而HIV感染者中有18.7万例死于结核病,有效控制结核病仍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
尽管有关治疗结核病的药物持续在改进和研发,世界各地也一直都在积极地开发一种能有效防止结核分枝杆菌传播的疫苗,但是开发比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erin,BCG)适用性强、更持久的新型疫苗仍具有挑战性。结核分枝杆菌具有调控宿主免疫反应和逃避药物的能力,会导致卡介苗接种失败,最终形成耐药结核分枝杆菌。
近年来在结核病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如异烟肼(Isoniazid,INH)、利福平(Rifampicin,RFP)、贝达喹啉、德拉马尼等都对结核分枝杆菌非常有效,但还是不能将结核病进行彻底的治疗,INH发生耐药时通常会导致多药耐药菌株的出现,因此成为了控制结核病的主要障碍,贝达喹啉和德拉马尼,杀死持留菌的活性有限,并且这两种药物都具有较强的心脏毒性,更重要的是临床也很快发现了对这两种药物具有耐药性的结核分枝杆菌突变菌株。氟喹诺酮类药物是治疗耐药结核病有效的二线抗结核药物,广泛用于治疗耐多药结核病,但是发现氟喹诺酮类很容易在耐多药结核病治疗中发生耐药,虽然氟喹诺酮类药物对DNA旋转酶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但是,gyrA结构域的突变对该类药物在结核病治疗过程中产生了耐药性。随着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出现,致使可以缩短治疗周期的新疗法对于防治结核病至关重要,特别是一些具有新作用机制的疗法对耐药结核病的治疗提供了有效方法。
基于上述问题,迫切需要开发高效、低毒的新型抑制结核药物来有效控制结核病已经成为众多研究者们重要的研究方向。
发明内容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分子化合物在制备抗结核分枝杆菌制剂中的应用。
进一步的,所述小分子化合物为KY1220或含有KY1220的组合物。
进一步的,所述KY1220结构式为如I所示:
进一步的,所述含有KY1220的组合物是包含KY1220和其他活性成分的组合物。
进一步的,所述其他活性成分是能促进机体抗结核的活性物质和/或是改善结核病症状的药物。
进一步的,所述制剂可以是生物制剂或药物制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未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4086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