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距直驱混合动力复合翼垂起无人机在审
申请号: | 202310423506.2 | 申请日: | 2023-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952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8 |
发明(设计)人: | 安斯奇;彭旭;郑育行;杨国龙;张勋;代明潇;遆政宪;齐元;张启悦;汤祺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
主分类号: | B64U10/20 | 分类号: | B64U10/20;B64U30/10;B64U30/29;B64U50/10;B64C27/22;B64D27/02;B64D27/26;B64C3/10;B64C3/18;B64C11/30 |
代理公司: | 南京新诚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661 | 代理人: | 邵玉凤 |
地址: | 618307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距直驱 混合 动力 复合 翼垂起 无人机 | ||
1.一种变距直驱混合动力复合翼垂起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和安装于机体的变距直驱混合动力系统;
所述变距直驱混合动力系统包括内燃机、变距螺旋桨、发电机、整流装置、锂电池、电子调速器、电动机和升力旋翼,所述内燃机的前输出轴连接所述变距螺旋桨,所述内燃机的后输出轴连接所述发电机,所述发电机通过所述整流装置连接所述锂电池,所述锂电池和所述整流装置均通过汇流条连接所述电子调速器,所述电子调速器连接所述电动机,所述电动机连接所述升力旋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距直驱混合动力复合翼垂起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燃机和所述发电机安装于同一安装面,并通过减震橡胶垫松约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距直驱混合动力复合翼垂起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包括机身和大展弦比梯形机翼,所述内燃机安装在所述机身头部的防火安装板上,所述变距螺旋桨设置在所述机身的前端,所述升力旋翼设置在所述大展弦比梯形机翼上,所述大展弦比梯形机翼上设置有加强翼梁和加强翼肋,在所述机体包括机身和大展弦比梯形机翼上分别设置有水平安定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距直驱混合动力复合翼垂起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内部设置有飞控系统和油箱,所述飞控系统固定在减震泡沫上并粘贴于机身内壁,以悬于汽油箱上方,所述飞控系统和所述油箱与整机重心线重合,所述内燃机和所述发电机设置在所述机身头部的防火安装板上,所述锂电池与所述整流器设置在所述机身后部,以使整机重心仍保持于三重心重叠部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距直驱混合动力复合翼垂起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器挂于机腹外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距直驱混合动力复合翼垂起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内部在所述发电机的后方设置有动控系统,所述动控系统采用防波胶带包裹。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距直驱混合动力复合翼垂起无人机,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公式对目标起飞重量M进行核算:
M≥∑m=m1+m2+m3+m4+m5+m6 (1)
其中,m1为固定翼机身重量,m2为变距直驱混合动力系统及其配件重量,m3为多旋翼机架重量,m4为旋翼与电动机组成的电推进动力装置重量,m5为航电与控制系统重量,m6为油箱重量,∑m为无人机总重量;
若目标起飞重量不满足公式(1),则根据如下公式进行重量优化:
L=M-∑m (2)
其中L为整机任务载荷。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变距直驱混合动力复合翼垂起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距直驱混合动力复合翼垂起无人机具有三种工作模式,分别为垂直机动工作模式、平飞机动工作模式和过渡转换工作模式;
垂直机动工作模式下,无人机以多旋翼形态飞行,无人机执行第一飞行任务,所述第一飞行任务包括定点悬停、垂直起降、低速运动中的一种及其组合;
平飞机动工作模式下,无人机以固定翼形态飞行,无人机执行第二飞行任务,所述第二飞行任务包括加速、减速和定速巡航的一种及其组合;
过渡转换工作模式下,无人机以固定翼结合多旋翼的形态飞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未经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42350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