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生态砌块的底泥资源化利用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425100.8 | 申请日: | 2023-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623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发明(设计)人: | 刘睿;阳烨;王文静;孙晨;朱江;白伟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00 | 分类号: | C02F11/00;E02B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惠森至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992 | 代理人: | 王园园 |
地址: | 10012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生态 砌块 资源 利用 方法 | ||
1.一种基于生态砌块的底泥资源化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生态砌块内将固化后的底泥置于第一层,再用一层黏土封住底泥,最后依次用碎石和种植土封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底泥固化作为第一层,具体操作为:植物秸秆粉碎后平铺在底部,然后在植物秸秆上平铺不同含水率的底泥,最后将平铺好的底泥与下层植物秸秆充分搅拌均匀,即得固化后底泥;所述第一层抗压强度大于0.2MPa,平均厚度为100mm-400mm;
步骤2:夯实普通黏土作为第二层,第二层平均厚度为80mm-120mm;
步骤3:铺一层碎石作为第三层,第三层平均厚度为60-100mm;
步骤4:铺一层种植土作为第四层,第四层平均厚度为100-200mm;
所述的生态砌块可用于植物种植和生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生态砌块的底泥资源化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使用的生态砌块为箱型生态砌块,砌块只保留上部开放,其余各面均封闭;所述生态砌块横截面呈不规则几何形状或规则几何形状,所述规则几何形状为长方形、正方形、梯形或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生态砌块的底泥资源化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秸秆为庄稼秸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生态砌块的底泥资源化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庄稼秸秆为小麦秸秆、稻秆、玉米秸秆、高粱秸秆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生态砌块的底泥资源化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庄稼秸秆为小麦秸秆、稻秆或玉米秸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生态砌块的底泥资源化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底泥含水率为35%~8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生态砌块的底泥资源化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普通黏土含水率为19%~2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生态砌块的底泥资源化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碎石的直径为0.5~10c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生态砌块的底泥资源化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种植土为土质疏松肥沃、酸碱适中,不含建筑和生活垃圾,且无毒害物质的土壤。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生态砌块的底泥资源化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和第四层横截面面积相同;所述第一层的平均厚度为250mm,第二层的平均厚度为100mm,第三层的平均厚度为80mm,第四层的平均厚度为15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42510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企业发票信息库的企业发票管理平台
- 下一篇:储能式蒸汽发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