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逆流降温高效换热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433634.5 | 申请日: | 2023-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187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发明(设计)人: | 张育桥;王辉;王海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博益空调配套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04 | 分类号: | F28D1/04;F28F1/32;F28F27/00;F28F9/2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一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369 | 代理人: | 周升铭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逆流 降温 高效 换热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逆流高效降温换热器,包括相对设置的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之间设置有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包括换热通道,换热通道包括进液口和回气口;所述换热通道为非直线设置,且进液口和回气口位于换热装置的同一侧,所述进液口连接有进液管道,回气口连接有回气管道,所述回气管道和进液管道设置在换热装置的同一侧,所述出风通道位于换热装置的另一侧。通过将进液管道和回气管道都设置在进风口一侧,出风口直接设置在换热装置另一侧,流过换热装置的空气温度逐渐降低,到达换热装置相对于进风口的另一侧时,空气的温度达到最低点,将出风口设置在该处,防止降温后的空气吸热回温,从而提高降温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逆流降温高效换热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制冷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是很多生产的关键环节。在制冷行业中,换热器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的换热器是将制冷介质液体经过蒸发器,与外界的空气进行快速的换热,气化吸热,达到制冷的效果。
为了达到更好的制冷效果,制冷剂与需要降温的空气通常采用相逆的流动方式,因此换热器的出风口通常设置在进液管道处,降温后的空气需要经过进液管道之后再排出,这个过程中会吸收一部分热量,导致降温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换热器降温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逆流高效降温换热器。
以下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
一种逆流高效降温换热器,包括相对设置的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之间设置有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包括换热通道,换热通道包括进液口和回气口;
所述换热通道为非直线设置,且进液口和回气口位于换热装置的同一侧,所述进液口连接有进液管道,回气口连接有回气管道,所述回气管道和进液管道设置在换热装置的同一侧,所述出风通道位于换热装置的另一侧。
通过将进液管道和回气管道都设置在进风口一侧,出风口直接设置在换热装置另一侧,也就是说,换热装置中的制冷剂在流动过程中逐渐蒸发,在这个过程中吸热,因此流过换热装置的空气温度逐渐降低,到达换热装置相对于进风口的另一侧时,空气的温度达到最低点,将出风口设置在该处,防止降温后的空气吸热回温,从而提高降温效率。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换热通道为若干节换热管拼接而成,通过拼接改变换热通道的方向。
通过拼接方式安装换热管,换热管道可由多节小型换热管拼接而成,方便运输,同时,通过凭借可以较为容易地改变换热管中制冷介质的流动方向,从而制冷介质可多个角度地与空气进行对流,提高制冷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通道包括顺流通道和逆流通道,顺流通道内的流体流动方向与进风通道方向相同,逆流通道内的流体流动方向与进风通道方向相反,顺流通道与逆流通道之间通过错流通道连接,错流通道内流体流动方向与进风通道方向垂直;
所述顺流通道连接有进液口,所述逆流通道连接有回气口。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通道包括双通换热管,所述双通换热管具有一个入口和两个出口,所述换热通道通过双通换热管分为两条并分别设置有回气口。
通过分流,使制冷介质流经的管道长度更大,从而提高换热面积,同时,分流后管道容积更大,有利于降低气压,使制冷介质更容易蒸发,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每节换热管的方向均与进风通道的方向不平行设置。
换热管中制冷介质的流动方向与空气的流动方向具有一定角度,有利于提高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两个侧面上均安装有换热通道,且两个侧面上的换热通道相互连通。
将换热管道分隔布置在两层空间上,提高了换热空间,提高了空气和换热管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博益空调配套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博益空调配套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4336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电极结构
- 下一篇:一种贝莱斯芽孢杆菌LG001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