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制米饭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310440923.8 | 申请日: | 2023-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383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1 |
发明(设计)人: | 熊伟;李伯广;魏海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天府智慧大厨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7/10 | 分类号: | A23L7/10;A23L11/00;A23L19/10;A23L5/10;A23P30/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诚中致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80 | 代理人: | 杨春 |
地址: | 610043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制 米饭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预制米饭制备方法,属于食品制备方法领域,包括工序米饭预处理、辅料预处理及米饭蒸制。米饭预处理包括步骤:A1:将大米装入具有网眼及设有顶盖的容器内,并对容器内的大米进行清洗;A2:将容器转移至水煮装置内进行煮制,第一步,以98℃至100℃的水温煮制30秒至100秒,第二步,以85℃至90℃的水温煮制5min至8min;A3:将容器水煮装置内移出,沥除多余水分;辅料预处理包括步骤:B1:对豆类或薯类辅料进行清洗、细化;B2:将细化后的辅料装入加热锅中进行加热并保温;米饭蒸制包括步骤:C1:向容器内添加辅料;C2:大混匀;C3:蒸制。本方法可同时降低大米及部分种类杂粮中的淀粉含量,提高人们的饮食健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的制备方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米饭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预制米饭是利用专用设备对大米进行清洗、定量加料加水、蒸煮,然后进行打包、冷藏,从而方便实现集中制备、冷链保存、运输及售卖。现有的预制米饭制备工艺通常是将大米与水直接装在蒸制容器内,然后利用蒸箱对大米进行蒸制,虽然此种方式经过长时间的试验已经能很好的控制大米与水的比例。但是此种方式却完全保留了大米中的淀粉,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在不少人群已出现了高血糖甚至糖尿病,因而此类人群需要严格控制淀粉的摄入,并且需要适当的补充粗粮,而现有的预制米饭制备方法无法减少大米中淀粉的含量。因而有必要设计一套可减少大米中淀粉含量,且具有杂粮的预制米饭的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预制米饭制备方法,用于制备含杂粮的预制米饭,可同时降低大米及部分种类杂粮中的淀粉含量,提高人们的饮食健康。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拟采用以下方案:
一种预制米饭制备方法,包括工序米饭预处理、辅料预处理及米饭蒸制。
米饭预处理包括步骤:
A1:将大米装入具有网眼的容器内,大米不超过容器体积的二分之一,并利用清洗装置对容器内的大米进行清洗,容器设有顶盖;
A2:将装有大米的容器转移至水煮装置内进行煮制,水煮装置内的水没过容器的三分之二高度;第一步,以98℃至100℃的水温煮制30秒至100秒,第二步,以85℃至90℃的水温煮制5min至8min;
A3:将完成煮制的大米连同容器一起从水煮装置内移出,并沥除多余水分;
辅料预处理包括步骤:
B1:对豆类或薯类辅料进行清洗、细化;
B2:将细化后的辅料装入加热锅中进行加热并保温,加热温度为60℃至70℃,薯类加热15min以上,豆类加热60min以上,保温温度为40℃至50℃;
米饭蒸制包括步骤:
C1:向沥除水分的米饭容器内添加预定量的加热后的辅料;
C2:移动容器,使大米与辅料混匀;
C3:将容器转移至蒸箱中进行蒸制,并向蒸箱内通入水蒸气,蒸制温度为98℃至100℃,时间为10min至15min。
进一步的,步骤A1中的清洗装置包括清洗池以及转动设于清洗池内的转盘,转盘沿圆周阵列设有多个网兜,用于放置容器,网兜顶部的开口直径大于容器的外径,且容器的顶部凸出于转盘的顶面,清洗池的内壁设有多条弹力条,当转盘转动时,弹力条用于拨动容器旋转。
进一步的,水煮装置包括第一煮锅及第二煮锅,第一煮锅内的水温为98℃至100℃,用于完成在步骤A2中的第一步工序,第二煮锅的水温为85℃至90℃,用于完成在步骤A2中的第二步工序,步骤A2中,容器在水煮装置内处于移动状态,第二煮锅呈长箱体结构,其内部设有支撑板,支撑板上阵列开设有多个存放孔,用于承载容器,支撑板沿第二煮锅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天府智慧大厨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天府智慧大厨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4409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