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副溶血弧菌的群体感应抑制肽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441114.9 | 申请日: | 2023-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258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发明(设计)人: | 吕欣然;刘雪晴;励建荣;李学鹏;崔方超;檀茜倩;白凤翎 | 申请(专利权)人: | 渤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5/062 | 分类号: | C07K5/062;A01N37/46;A01P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01 | 代理人: | 刘静 |
地址: | 12100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溶血 弧菌 群体 感应 抑制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副溶血弧菌的群体感应抑制肽及其应用,属于生物活性肽领域。所述抑制肽包括以下氨基酸序列:Ser‑Phe;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的群体感应抑制肽在抑制副溶血弧菌或制备抑制副溶血弧菌的抗菌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采用分子对接技术筛选对副溶血弧菌LuxS/AI‑2群体感应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活性肽,并对结合力较好的肽段进行ADMET性质预测,最终得到LuxP、LuxQ和LuxS稳定结合的生物活性肽SF;该二肽对副溶血弧菌LuxS/AI‑2群体感应具有良好的体外抑制活性,且无细胞毒性。借助本发明获得的二肽,可用于指导开发新型抗菌制剂应用于食品、医学和农业等领域,对人类健康和农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活性肽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副溶血弧菌的群体感应抑制肽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副溶血弧菌是一种嗜盐性病原菌,在鱼、贝、虾、蟹等海产品及腌渍食品中常可发现。其可产生黏附因子、溶血素、尿素酶和外膜蛋白等毒力因子,也可在加工设备表面形成成熟的生物膜,增强膜内细菌抵抗外界不利环境的能力,进而引发食品安全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可以利用物理和化学方法进行控制,例如高温高压、使用杀菌剂及抗生素。但其控制成本高,效率低,还易造成细菌耐药性。研究表明,副溶血弧菌群体感应可调控毒力因子表达和生物膜形成,因此,群体感应抑制剂成为控制副溶血弧菌致病性的方法之一。
群体感应抑制剂(quorum sensing inhibitor,QSI)在不干扰微生物正常生命活动的前提下,以细菌的群体感应系统为靶点,控制其生物膜和毒力因子的产生,从而降低病原菌的致病性,具有不易诱导细菌耐药性又可以起到防治细菌病害的优点。传统方法来寻找群体感应抑制剂往往是随机的,效率低、成本高,且需要大量的实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结合高性能计算机辅助设计群体感应抑制剂的研究越来越多,利用在线数据,不仅减少筛选强度、降低筛选人工和缩短研发周期,还提高了筛选成功率。应用计算机技术模拟凡纳滨对虾肌球蛋白的酶解,并根据在线数据库对当前研究的活性肽进行性质预测,多轮虚拟筛选之后,最终可以筛选到与靶标分子相结合的高效活性肽,逐渐成为活性肽研究领域热点。目前,已报道的群体感应抑制肽较少,需要进一步研发和探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副溶血弧菌的群体感应抑制肽及其应用,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筛选得到与副溶血弧菌受体蛋白LuxP、LuxQ和LuxS稳定结合的生物活性肽SF,该二肽对副溶血弧菌LuxS/AI-2群体感应具有良好的体外抑制活性,且无细胞毒性;借助本发明获得的二肽,可用于指导开发新型抗菌制剂,应用于食品、医学和农业等领域,对人类健康和农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副溶血弧菌的群体感应抑制肽,其包括以下氨基酸序列:Ser-Phe。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所述的群体感应抑制肽在非诊断目的的抑制副溶血弧菌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所述的群体感应抑制肽在制备抑制副溶血弧菌的抗菌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所述的群体感应抑制肽在制备食品抑菌剂中的应用。
进一步地,所述抑菌剂应用于食品、医学和农业中抑制副溶血弧菌感染。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抑制副溶血弧菌的抑菌剂,包含所述的群体感应抑制肽。
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渤海大学,未经渤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4411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